搜索
首页 《三叠》 何庾诸人俱谢去,只饶和靖作同参。

何庾诸人俱谢去,只饶和靖作同参。

意思:为什么这些人都辞去了。,只是饶和靖作同参。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三叠》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瓦瓶侧畔设蒲龛,纵有推敲紧闭庵。何庾诸人俱谢去,只饶和靖作同参。》,作者通过描绘一个瓦瓶和蒲龛的场景,表达了对诗歌创作和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首先,作者通过“瓦瓶侧畔设蒲龛”这一描述,巧妙地引入了主题。瓦瓶和蒲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者以此为引,暗示了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这里,“设蒲龛”可能象征着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执着,而“瓦瓶”则可能代表着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和困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或许正是激发诗人灵感的源泉。 “纵有推敲紧闭庵”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态度。推敲,是唐代诗人贾岛的故事,他为了一个字眼的用法,反复琢磨,最终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话。这里,“纵有推敲”暗示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而“紧闭庵”则可能代表着诗人对于创作的自我封闭和反思过程。 “何庾诸人俱谢去”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何庾诸人,指的是何庾、诸位诗人,他们虽然名声在外,但作者却选择“俱谢去”,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最后,“只饶和靖作同参”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选择的坚定。和靖指的是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西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过着清贫而自足的生活。这里,“只饶和靖作同参”,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选择的坚定,即他愿意像林逋一样,过着清贫而自足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瓦瓶和蒲龛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人生选择的坚定。这些思考和感悟,不仅是对诗歌艺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瓦瓶侧畔设蒲龛,纵有推敲紧闭庵。
何庾诸人俱谢去,只饶和靖作同参。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诸人

    读音:zhū rén

    繁体字:諸人

    意思:(诸人,诸人)

     1.众人。
      ▶《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梁书•刘显传》

  • 同参

    引用解释

    1.共同参与。《南史·沉演之传》:“ 景仁 寻卒,乃以后军长史 范曄 为左卫将军;与 演之 对掌禁旅,同参机密。”

    2.佛教语。谓共同参谒一师。亦为同事一师之佛教徒之互称。 宋 王安石 《驴》诗之一:“临路长鸣有真意, 盘山 弟子久同参。”《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 勤 曰:‘吾久侍丹霞,今既垂老,倦于提诱,汝可往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