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六年讲武儒冠在,不踏金门著战袍。

六年讲武儒冠在,不踏金门著战袍。

意思:六年讲武儒冠在,不踏金门穿着战袍。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在晋地军中生活的心境和感慨。 首句“晋地无戎卧贼曹”,直接点明作者身处之地——晋地,且此地并无战事,作者过着平静的军中生活。这里的“卧贼曹”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军中的生活状态,即静静地等待,像潜伏的士兵一样,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的挑战。 “民兵赐笏解弓刀”描绘了晋地军中的日常生活。民兵们被赐予笏板(一种手持的办公用具),解下武器,即表示他们不再是战斗人员,而是被赋予了和平时期的职责。而“弓刀”则象征着他们仍然保持着战斗的准备,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挑战。 “六年讲武儒冠在”一句,表达了作者在军中已经度过了六年,这六年中,他一直致力于军事训练和理论学习,保持着对战争的警惕和尊重。 “不踏金门著战袍”则表达了作者的期待和愿望。他渴望能够踏上金门(古代帝王出入宫城的门),换上战袍,去参与真正的战斗。这里的“不”字,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渴望,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决心和勇气。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晋地军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既有对和平的渴望,又有对战争的警惕和尊重。同时,诗中也展示了作者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晋地无戎卧贼曹,民兵赐笏解弓刀。
六年讲武儒冠在,不踏金门著战袍。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金门

    读音:jīn mén

    繁体字:金門

    英语:Quemoy

    意思:(金门,金门)

     1.见“金马门”。
     
     2.见“金明门”。
     
     3.代指富贵人家。

  • 讲武

    读音:jiǎng wǔ

    繁体字:講武

    英语:talk about martial arts

    意思:(讲武,讲武)
    讲习武事。
      ▶《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 战袍

    读音:zhàn páo

    繁体字:戰袍

    英语:coat armor

    意思:(战袍,战袍)
    战士穿的长衣。亦泛称军衣。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开元中,颁赐边军纩衣,制于宫中。有兵士

  • 儒冠

    读音:rú guān

    繁体字:儒冠

    意思: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