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闺怨》 自怨愁容长照镜,悔教征戍觅封侯。

自怨愁容长照镜,悔教征戍觅封侯。

意思:自怨愁容长照镜子,后悔教戍守觅封侯。

出自作者[唐]李频的《春闺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红妆女儿灯下羞,画眉夫婿陇西头。自怨愁容长照镜,悔教征戍觅封侯》是一首描绘古代女子生活场景和情感状态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红妆女儿在灯下画眉的场景,以及她对征戍生活的悔恨和无奈。 首先,诗中描绘了红妆女儿在灯下画眉的情景。“红妆女儿灯下羞”一句,通过“羞”字,生动地描绘了女儿在灯下画眉的场景,表现出她的娇羞和矜持。同时,也暗示了她的内心情感状态,可能是在等待夫婿归来或者思念远方的夫婿。 其次,“画眉夫婿陇西头”一句,通过描绘夫婿的故乡和身份,进一步展现了女子的情感世界。她可能是在想象夫婿在陇西的生活,或者是在思念他。同时,这也为后面的诗句“自怨愁容长照镜”做了铺垫。 “自怨愁容长照镜”一句,通过“自怨”和“照镜”两个动作,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内心的愁苦和无奈。她可能是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后悔为了追求封侯而让夫婿远征。这种悔恨和无奈的情感状态,通过“长照镜”这个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悔教征戍觅封侯”一句,是全诗的主题和情感基调。女子后悔让夫婿远征,为了国家而牺牲个人的幸福。这种情感表达了古代女子对丈夫、对家庭、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责任感。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和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女子在战争年代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状态,表达了她们对家庭、对丈夫、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责任感。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红妆女儿灯下羞,画眉夫婿陇西头。
自怨愁容长照镜,悔教征戍觅封侯。
作者介绍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

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关键词解释

  • 照镜

    引用解释

    1.明镜。《南史·陆慧晓传》:“ 慧晓 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2.对镜自照。《淮南子·说山训》:“夫照镜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北周 庾信 《舞媚娘》诗:“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

    读音:zhào jìng

  • 容长

    引用解释

    谓外表好看。《楚辞·离骚》:“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朱熹 集注:“容长,谓徒有外好耳。”

    宽容。《后汉书·朱浮传》:“羣下苛刻,各自为能,兼以私情容长,憎爱在职,皆竞张空虚,以要时利。”参见“ 容养 ”。

    读音:róng cháng

  • 愁容

    读音:chóu róng

    繁体字:愁容

    英语:scowl

    意思:忧虑的神色。
      ▶南朝·宋·鲍照《与荀中书别》诗:“敷文勉征念,发藻慰愁容。”
      ▶唐·杜甫《往在》诗:“京都不再火,泾

  • 封侯

    读音:fēng hóu

    繁体字:封侯

    意思:
     1.封拜侯爵。
      ▶《战国策•赵策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
      ▶《史记•卫将军列传》:“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