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陵道中》 三已不须形喜愠,两来宁肯异炎凉。

三已不须形喜愠,两来宁肯异炎凉。

意思:三已不需要表现喜怒哀乐,两个来宁肯不同炎凉。

出自作者[宋]蔡戡的《金陵道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蚤年游历遍诸方,触处无心是道场》是一首描绘作者早年游历四方,心无挂碍,处处皆为道场的诗篇。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处之,不拘于形式,不囿于情感,随遇而安的洒脱态度。 首两句“蚤年游历遍诸方,触处无心是道场”,描绘了作者早年游历四方的生活。这里的“蚤年”指的是年轻的时候,“游历”则是指四处游走,遍访名山胜地。“遍诸方”表明了作者游历的范围之广,“触处”则表示无论何处,无论何时,心无所系,无所执着,处处皆为道场。这里的“道场”并非宗教意义上的场所,而是指心境的清净无染,无所执着的生活态度。 “三已不须形喜愠,两来宁肯异炎凉。”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态度的理解。三已,指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作者认为,对于过去的事情,不必耿耿于怀,对于未来的事情,也不必过分忧虑,对于现在的时刻,更不必执着于喜怒哀乐。炎凉,指的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作者认为,人情世态的变化,不应成为自己情绪的波动因素。 “落霞孤鹜仍秋水,衰草残云又夕阳。”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眼中的自然景色。落霞、孤鹜、秋水、衰草、残云、夕阳,这些景象都具有一种萧瑟、凄凉之美。这种美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心境之美,也是他所倡导的生活态度在自然中的体现。 最后两句“天假一帆风力便,回头五日到家乡”,描绘了作者在游历过程中遇到顺风,提前回家的一幕。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记叙,但其中却蕴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生活总是有起有落,有顺有逆,但只要保持内心的清净无染,就能在生活的风浪中找到回家的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早年游历四方的生活经历和心境,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淡然处之,不拘于形式,不囿于情感,随遇而安的洒脱态度。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蚤年游历遍诸方,触处无心是道场。
三已不须形喜愠,两来宁肯异炎凉。
落霞孤鹜仍秋水,衰草残云又夕阳。
天假一帆风力便,回头五日到家乡。

关键词解释

  • 炎凉

    读音:yán liáng

    繁体字:炎涼

    英语:hot and cold; change in temperature

    意思:(炎凉,炎凉)

     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滍水》:“地势不殊

  • 宁肯

    读音:nìng kěn

    繁体字:寧肯

    意思:(宁肯,宁肯)

     1.难道不肯,岂肯。
      ▶《后汉书•刘盆子传》:“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肯哀之乎?”晋·干宝《搜神记

  • 不须

    读音:bù xū

    繁体字:不須

    意思:(不须,不须)
    不用;不必。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唐·张志和《渔父歌》:“青篛笠,绿

  • 三已

    读音:sān yǐ

    繁体字:三已

    意思:谓三度或多次罢官。语出《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唐·刘禹锡《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诗:“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舟。”

  • 来宁

    读音:lái níng

    繁体字:來寧

    意思:(来宁,来宁)
    归宁。谓女子回娘家省亲。
      ▶《左传•僖公十四年》:“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
      ▶唐·韩愈《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岁时之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