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复答唐公并呈鲁直成季明略》 穷邦无以餬吾口,岁岁荒山收橡斗。

穷邦无以餬吾口,岁岁荒山收橡斗。

意思:贫穷国家无法维持我的口味,每年天目山收集橡子斗。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复答唐公并呈鲁直成季明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穷困的诗人,在荒山中收橡斗为生,生活十分艰难。他唱着悲伤的歌,感到寒冷无比,不是因为荆州的路途遥远而往返,而是因为天下没有人知道他的心意。他希望得到君相的赏识和提拔,但并不需要赏赐和荣誉。他希望像季布一样有名声,但为什么在梁楚城得不到这样的名声呢?他和四个朋友论心,只有一个人承诺给他百金,这让他感到很荣幸。唐公的才华不是当今世人所能比拟的,他只见到君子而不见圣人。诗人现在正像逃离虚空一样,听到别人的脚步声已经感到很高兴了。他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玉川月蚀的诗律很难,不只是虾蟆被骂被弹。各种怪物都靠边站,青天蜀道难以攀登。邹湛的名字也很好,常常因为他而知道岘山。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自我感慨和诉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和对才华的赞美。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自己的感受,传达出内心的苦闷和渴望得到赏识的心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穷邦无以餬吾口,岁岁荒山收橡斗。
商歌白石不胜寒,非为荆州三往还。
天下无人知我意,得君相合一言间。
三书丞相何烦上,再见客卿宁用赏。
愿闻关中季布名,何得此声梁楚城。
论心四子谁许我,百金一诺兹为荣。
唐公才非今世士,不见圣人见君子。
我今正似逃虚空,闻人跫然已心喜。
君不见玉川月蚀诗律难,不独虾蟆遭骂弹。
凭陵百怪付公等,青天蜀道宁容攀。
它时邹湛名亦好,常在我知因岘山。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无以

    读音:wú yǐ

    繁体字:無以

    意思:(无以,无以)

     1.不采用。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郑玄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

  • 岁荒

    读音:suì huāng

    繁体字:歲荒

    意思:(岁荒,岁荒)
    岁凶,年成坏。
      ▶《韩非子•六反》:“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
      ▶汉·王莽《霸桥灾下书》:“今东方岁荒民飢,道路不通。”

  • 橡斗

    引用解释

    即橡栗。也指橡实的壳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橡实》:“櫟,柞木也。实名橡斗、皂斗,谓其斗刓剜像斗,可以染皂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五:“﹝橡子树﹞高二三丈。叶似栗叶而大。开黄花,其实橡也,有梂汇自裹,其壳,即橡斗也。”参见“ 橡栗 ”。

    读音:xiàng dòu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