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东土淹龙驾,西人望翠华。

东土淹龙驾,西人望翠华。

意思:东方淹龙驾,西方人希望翠华山。

出自作者[唐]张九龄的《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皇帝出巡的诗,通过对东土、西人、山川、宫观、十月、星斗、千官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皇帝出巡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联“东土淹龙驾,西人望翠华”直接点明皇帝出巡的主题,描述皇帝的龙驾在东土停留,西方的百姓也盼望着皇帝的翠华到来。这一联通过空间上的对比,凸显了皇帝的威严和影响力。 颔联“山川祗询物,宫观岂为家”进一步表达了对山川、宫观的敬仰之情。山川只顾着询问万物,宫观难道只是皇帝的住所吗?这一联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川、宫观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表达了对自然和文化的敬畏和尊重。 颈联“十月回星斗,千官捧日车”描绘了皇帝出巡的壮观场景。十月归来时,天空中星斗璀璨,千官捧着太阳的车驾跟随在皇帝身后。这一联通过时间、空间和人物的描绘,表现了皇帝出巡的威严和隆重。 最后一句“洛阳无怨思,巡幸更非赊”表达了对皇帝巡幸的赞扬。洛阳没有怨言和思虑,巡幸不是遥远的。这一句通过对比洛阳和巡幸之间的差异,强调了皇帝出巡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整首诗通过对皇帝出巡的描绘,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文化和人民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的关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土淹龙驾,西人望翠华。
山川祗询物,宫观岂为家。
十月回星斗,千官捧日车。
洛阳无怨思,巡幸更非赊。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关键词解释

  • 东土

    读音:dōng tǔ

    繁体字:東土

    英语:frozen soil

    意思:(东土,东土)

     1.古代指陕以东某一地区或封国。
      ▶《书•康诰》:“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

  • 翠华

    读音:cuì huá

    繁体字:翠華

    意思:(翠华,翠华)

     1.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
      ▶李善注:“翠华,以翠羽为葆也

  • 西人

    读音:xī rén

    繁体字:西人

    英语:westerner

    意思:
     1.春秋时称周都镐京人。
      ▶《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毛传:“西人,京师人也。”

  • 人望

    读音:rén wàng

    繁体字:人望

    英语:odor

    意思:
     1.众人所属望。
      ▶《后汉书•王昌传》:“郎以百姓思汉,既多言翟义不死,故诈称之,以从人望。”
      ▶唐·姚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