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因拈花发微笑,嚼蕊嗅香不相碍。
意思:谁在拿花发微笑,嚼蕊嗅香不互相妨碍。
出自作者[宋]王灼的《怀安光孝寺观空轩遗圆长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确实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它以诗的形式探讨了人生、宇宙以及心境的问题。
首先,诗中描绘了宝坊寺内松桧满堂,花木繁盛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接着,诗人在这里提出了“观空”和“转物”的观念,这是一种佛教修行的方法,旨在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达到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诗人通过对比世间万红紫的虚妄和心境的澄明,强调了心境的重要性。他进一步指出,心境与色尘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色空双忘”的境界中,人们可以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达到一种非想非非想的境界。
诗人在此处提到了“拈花微笑”,这是佛教中一个著名的典故,象征着心领神会、默契的境界。而“嚼蕊嗅香”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心境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共处。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千里之行的渴望,但因条件所限无法实现。这种无奈和遗憾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心境的修炼以及超越二元对立的可能性。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生活。这首诗的哲理性和艺术性兼备,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