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教尼父当时见,应恶纷纷色乱朱。
意思:如果教孔子当时看到,应该怎么纷纷色乱朱。
出自作者[宋]史铸的《紫菊》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秋野间花是绣铺,佳名得自北人呼。若教尼父当时见,应恶纷纷色乱朱》。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赞美秋野间的花朵,把它们比作绣铺,并指出这些美丽的名字来自于北方人的称呼。如果孔子当时看到这些花朵,应该会讨厌那些颜色纷乱的景象。
首句“秋野间花是绣铺”,诗人以“绣铺”为喻,形容秋野的花朵如同绣工精美的绣品,色彩斑斓,美丽动人。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原本静止的花朵描绘成动态的、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进一步突显了花朵的美丽和价值。
“佳名得自北人呼”一句,诗人进一步解释了这些花朵的美丽名称来自于北方人的称呼,强调了这些花朵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印象。这里的“北人”可能是指古代游牧民族或北方地区的居民,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欣赏具有独特的视角和审美观。
“若教尼父当时见,应恶纷纷色乱朱”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孔子(尼父)的假设,如果他当时看到这些颜色纷乱的景象,应该会感到厌恶。这里诗人借用了孔子的尊称,表达了对那些颜色过于纷乱、杂乱无章的景象的不满和批评。诗人通过这种假设的方式,强调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应该保持一种理性和审美的态度,不应过于追求表面的华丽和色彩的丰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野间的花朵,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过度追求华丽和色彩的批评。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假设的方式,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哲理意味。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关注,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