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元夕刘知录招饮》 曾吹藜杖到蓬莱,亲见银潢铁鏁开。

曾吹藜杖到蓬莱,亲见银潢铁鏁开。

意思:曾吹藜杖到蓬莱,亲眼见到银潢铁链开。

出自作者[宋]项安世的《元夕刘知录招饮》

全文赏析

这首诗《曾吹藜杖到蓬莱,亲见银潢铁鏁开。析木津头排列宿,鳌山脚下走轻雷。荒城夜雪欺行李,画角晨霜送落梅。邻舍相呼同酒盏,也教人道上元来。》是一首描绘元宵佳节景象和作者游历见闻的诗。 首联“曾吹藜杖到蓬莱,亲见银潢铁鏁开。”描绘了作者在元宵之夜,手持藜杖,一路吹着藜杖,来到蓬莱仙境的情景。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元宵之夜的热闹和神秘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亲见银潢铁鏁开”一句也暗示了作者在蓬莱仙境中看到了不可思议的景象,为下文的游历见闻做了铺垫。 颔联“析木津头排列宿,鳌山脚下走轻雷。”描绘了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看到的景象。“析木津头排列宿”描绘了夜晚银河边上的星空排列成宿的形象,“鳌山脚下走轻雷”则描绘了鳌山脚下的景象,仿佛轻雷在滚动。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描绘,将元宵之夜的星空和地面景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颈联“荒城夜雪欺行李,画角晨霜送落梅。”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荒城夜雪欺行李”描绘了作者在荒凉的城池中,夜晚下雪的情景,让读者感受到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画角晨霜送落梅”则描绘了早晨霜冻中,听到画角吹奏送别梅花落梅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寒冷的早晨气氛。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将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邻舍相呼同酒盏,也教人道上元来。”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与邻居相聚饮酒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元宵佳节的感慨。“邻舍相呼同酒盏”表达了作者与邻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温馨氛围,“也教人道上元来”则表达了作者对元宵佳节的感慨和回忆之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和神秘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旅途艰辛和孤独的感慨以及对元宵佳节的感慨和回忆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词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吹藜杖到蓬莱,亲见银潢铁鏁开。
析木津头排列宿,鳌山脚下走轻雷。
荒城夜雪欺行李,画角晨霜送落梅。
邻舍相呼同酒盏,也教人道上元来。

关键词解释

  • 蓬莱

    读音:péng lái

    繁体字:蓬萊

    英语:Peng Lai

    意思:(蓬莱,蓬莱)

     1.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

  • 藜杖

    读音:lí zhàng

    繁体字:藜杖

    英语:a pigweed staff

    意思: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
      ▶《晋书•山涛传》:“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

  • 见银

    读音:jiàn yín

    繁体字:見銀

    意思:(见银,见银)
    现银,现钱。
      ▶姚锡光《东方兵事记略•臺湾下》:“二十七日,官银票局绅庄序端请给见银,以利灌输。”

    解释:1.现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