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意思:不祈求神灵珠报告,幸好没有怨恨并。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全文赏析

这首诗《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是一首描绘海洋生物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首先,诗中描述了鲎这种生物的外形,如“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接着,诗人又描绘了“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的场景,表现出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 其次,诗中描述了蒲鱼和鱼尾如蛇的形象,以及蛤和蛤与虾蟆的关系,这些描述都充满了趣味性和生动性。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许多其他的海洋生物,如马甲柱、章举等,这些生物的描述都充满了奇特性和神秘性。 在描述这些海洋生物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它们的情感态度。他觉得这些生物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值得尊重和欣赏。他甚至用它们来烹饪美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同行的劝告和告诫,希望他们能够尊重自然、欣赏自然之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趣味性和生动性的诗歌,通过对海洋生物的描绘和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这首诗也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欣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
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
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
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
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
其馀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
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騂。
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
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
卖尔非我罪,不屠岂非情。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聊歌以记之,又以告同行。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灵珠

    读音:líng zhū

    繁体字:靈珠

    意思:(灵珠,灵珠)

     1.即灵蛇珠。
      ▶《文选•陆倕<新漏刻铭>》:“陆机之赋,虚握灵珠;孙绰之铭,空擅崑玉。”
      ▶李周翰注:“灵珠、崑玉,喻文章美也。

  • 嫌怨

    读音:xián yuàn

    繁体字:嫌怨

    短语:怨 怨气 怨恨 怨艾

    英语:enmity

    意思:怨恨;仇怨。
      ▶《后汉书•朱浮传》:“宠(彭宠)亦佷强,兼负其功,

  • 无嫌

    (1).无可嫌疑处;没有疑忌。《礼记·坊记》:“子云:夫礼,坊民所淫,章民之列,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 郑玄 注:“嫌,嫌疑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以﹝ 毕諶 ﹞为相”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此上下相疑之秋也,虽以无嫌待之,犹惧未信;如有所除,则谁不自危?” 唐 杜甫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诗:“皇华吾善处,於汝定无嫌。” 宋 曾巩 《过介甫归偶成》诗:“结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