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僧惠思归钱塘》 宝文圣偈谁为争,只恐林泉亦暂归。

宝文圣偈谁为争,只恐林泉亦暂归。

意思:宝文圣偈谁为争夺,只恐怕山水也暂时回家。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送僧惠思归钱塘》

全文赏析

这首诗《城邑喧喧非所依,忽生秋思满岩扉》是一首描绘诗人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感受秋意的诗篇。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的世界之中。 首句“城邑喧喧非所依,忽生秋思满岩扉”,诗人以城市喧嚣为背景,表达出他想要摆脱世俗纷扰的愿望。而“忽生秋思满岩扉”,则描绘了诗人突然感受到的秋意,满溢在石门之上,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晨趺未雨千花落,晚渡临风一锡飞”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清晨和傍晚的修行生活。未雨而花落,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和美好,而“晚渡临风一锡飞”则描绘了诗人在晚风中渡水的形象,锡杖轻飞,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的期待。鱼龙窥供钵,象征着禅修的成果和神秘感,暗示着诗人在禅修过程中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应无尘土上禅衣,则表达了诗人禅修后不受尘世纷扰的决心。 最后,“宝文圣偈谁为争,只恐林泉亦暂归”两句,诗人以宝文圣偈为引,表达了自己对禅的领悟和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回归自然、远离尘世的渴望。只恐林泉亦暂归,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暂时离开尘世的无奈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感受秋意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禅的领悟和理解,以及对自然和林泉的向往和不舍。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超脱尘世的感觉,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城邑喧喧非所依,忽生秋思满岩扉。
晨趺未雨千花落,晚渡临风一锡飞。
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
宝文圣偈谁为争,只恐林泉亦暂归。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林泉

    读音:lín quán

    繁体字:林泉

    英语:forests and streams; mountain retreat; a place for a recluse

    意思:
     1.山林与泉石。

  • 文圣

    读音:wén shèng

    繁体字:文聖

    意思:(文圣,文圣)
    文章圣手。
      ▶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家能得其一,则为文豪,能兼其四,则为文圣。”

    解释:1.文章圣手。<

  • 宝文

    读音:bǎo wén

    繁体字:寶文

    意思:(宝文,宝文)

     1.古代所谓预示祥瑞的文字。
      ▶《宋书•符瑞志上》:“天乃洪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
      ▶孔子跪受而读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