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作绿丝笼晓日,又成飞絮扑晴波。
意思:已制作绿丝笼晓日,又成飞絮扑晴波。
出自作者[唐]裴夷直的《杨柳枝词》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借杨柳抒发春恨的诗。诗的前两句“已作绿丝笼晓日,又成飞絮扑晴波”,描绘了早春的柳树在晨光中摇曳生姿,柳絮飘飞如雪的景象。这两句诗以生动的形象,明丽的色彩,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图。其中,“绿丝”代指柳树,“飞絮”则是指柳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后两句“隋家不合栽杨柳,长遣行人春恨多”则由物及人,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愁恨。“隋家”指的是隋炀帝当年在洛阳城外开挖的一条河堤,称为“隋堤”,隋堤上种满了杨柳,成为一种风景。然而,诗人却说“隋家不合栽杨柳”,这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感慨。诗人借隋炀帝当年开挖河堤,种柳娱春之事,表达了对隋炀帝奢侈荒淫、挥霍无度、导致国家败亡的谴责之意。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顾享乐、不顾民生、挥霍无度的人们的批评之意。
“长遣行人春恨多”一句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愁恨之情。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们心情最易感伤的季节。人们常常因为春天的离去而感到惋惜和愁恨,而这种愁恨往往是因为那些无谓的浪费和挥霍所造成的。因此,诗人用“长遣”一词,表达了这种愁恨的长期性和普遍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柳树为媒介,抒发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和批评之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诗中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