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

意思:往来再逢梅柳新,分离一个醉绮罗春。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送别友人的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和对离别的无奈。 首联“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诗人与友人再次相遇在梅柳新绿的春天,即将分别时,他们一起畅饮,庆祝春天的到来。这一幕充满了离别的伤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感。 颔联“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诗人对友人的文才赞叹不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才疏学浅的无奈。江总和虞翻都是历史上的文人,江总文才妙绝,虞翻则骨相屯塞。这里诗人用他们来比喻友人,表达了对友人文才的敬仰之情。 颈联“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诗人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急促的笛声和缓慢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伴随着落日和行人。这一幕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感。 尾联“已知奏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蘋”,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被征召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无奈。诗人知道友人即将被朝廷征拜,这是友人仕途上的重要时刻,因此感到喜悦。但是离别在即,诗人无法挽留友人,只能无奈地咏唱白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友人的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和对离别的无奈。诗中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
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
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
已知奏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蘋。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绮罗

    读音:qǐ luó

    繁体字:綺羅

    英语:figured woven silk material; damask

    意思:(绮罗,绮罗)

     1.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汉

  • 别离

    读音:bié lí

    繁体字:別離

    短语:分开 别离 解手 诀别

    英语:leave

    意思:(别离,别离)
    离别。
      ▶《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

  • 来往

    读音:lái wǎng

    繁体字:來往

    短语:走 往来 明来暗往 往复 走动

    英语:to come and go

    意思:(来往,来往)

     1.来去,往返。

  • 梅柳

    读音:méi liǔ

    繁体字:梅柳

    意思:
     1.梅与柳。梅花开放,柳枝吐芽,均是春天降临的信息,故常以并称。
      ▶晋·陶潜《蜡日》诗:“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唐·杜审言《和晋陵丞早春游望》:“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