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 洞宫曾向龙边宿,云径应从鸟外还。

洞宫曾向龙边宿,云径应从鸟外还。

意思:洞宫曾向龙边过夜,说直接响应从鸟外回。

出自作者[唐]杨巨源的《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禅意为主题,描绘了自然和心灵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禅境的深深向往。 首句“野烟秋水苍茫远,禅境真机去住闲”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野烟笼罩,秋水苍茫,远处的景色如诗如画。而禅境的描述则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他似乎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双树为家思旧壑,千花成塔礼寒山”进一步描绘了禅境的独特之处。双树代表了作者的精神家园,是对过去的怀念和回忆。千花成塔则象征着作者对未来的敬仰和礼赞,表达了他对寒山的崇敬之情。 “洞宫曾向龙边宿,云径应从鸟外还”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他曾经在洞宫宿过,那里的云径应该是在鸟的外面。这暗示了他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最后两句“莫恋本师金骨地,空门无处复无关”表达了作者对禅境的向往和追求。他告诫自己不要留恋世俗的世界,要追求空门的生活,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表明他已经领悟到了禅的真谛,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通过描绘自然和心灵的和谐统一,表达了作者对禅境的深深向往。它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烟秋水苍茫远,禅境真机去住闲。
双树为家思旧壑,千花成塔礼寒山。
洞宫曾向龙边宿,云径应从鸟外还。
莫恋本师金骨地,空门无处复无关。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关键词解释

  • 洞宫

    读音:dòng gōng

    繁体字:洞宮

    意思:(洞宫,洞宫)

     1.传说战国·燕昭王得洞光之珠饰于宫中,王母三降其地,此宫因以称“洞宫”。参阅明·杨慎《升庵诗话•洞宫》。
     
     2.仙人居住的山洞。后

  • 应从

    解释

    应从 yìngcóng

    [agree] 对某种建议表示同意或答应

    他点头应从了大家的建议

    读音:yìng cóng

  • 宿云

    读音:sù yún

    繁体字:宿雲

    意思:(宿云,宿云)
    夜晚的云气。
      ▶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宋·苏轼《答胡道师书》:“道师又不远数百里负笈相从,秉烛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