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刻漏已尽。谓夜深或天将晓。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夜漏尽,鼓鸣则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资治通鉴·汉元帝建昭二年》:“恐后漏尽宫门闭,请使詔吏开门。” 清 方苞 《弟椒涂墓志铭》:“吾父喜交游,与诸公夜饮,或漏尽乃归。”
2.佛教语。谓烦恼为“漏”。至三乘的极果,以圣智断尽此种种烦恼,称为“漏尽”。 南朝 宋
读音:yǒu xíng
繁体字:有行
意思: 1.出嫁。 ▶《诗•邶风•泉水》:“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晋·潘岳《寡妇赋》:“伊女子之有行兮,爰奉嫔于高族。” ▶唐·王维《工部杨尚书
读音:bù lái
繁体字:不來
意思:(不来,不来) 1.不归。 ▶《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