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兵车行》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意思:送行的人有的扯住亲人衣裳,有的因情绪激动而以脚跺地,拦堵着京郊大道放声哭号,悲惨的哭声,一阵阵冲上九重霄。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兵车行》

全文创作背景

杜甫的《兵车行》创作背景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导致数次战争,使得百姓遭受苦难。这些历史事件促使杜甫创作了这首诗歌,表达出对战争的悲痛和对人民的同情。在《兵车行》中,杜甫描绘了士兵和家属的痛苦,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展现出他深厚的人民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云霄

    读音:yún xiāo

    繁体字:雲霄

    短语:九天 满天 太空 高空

    英语:the sky

    意思:(云霄,云霄)

     1.天际,高空。
      ▶《西京杂

  • 顿足

    读音:dùn zú

    繁体字:頓足

    英语:stamp

    意思:(顿足,顿足)
    以脚跺地。多形容情绪激昂或极其悲伤、着急。
      ▶《韩非子•初见秦》:“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鑪炭,断死于前者,

  • 牵衣

    读音:qiān yī

    繁体字:牽衣

    意思:(牵衣,牵衣)
    见“牵裾”。

    造句:暂无

  • 上干

    读音:shàng gàn

    繁体字:上乾

    意思:上沖;上矗。
      ▶南朝·梁徐悱《古意詶到长史溉登琅玡城》诗:“脩篁壮下属,危楼峻上干。”
    ------------------------------
    上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