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意思: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全文创作背景

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柳永出身于士族家庭,从小接受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有求仕用世的志向。然而,他天性浪漫,喜欢音乐,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歌楼妓馆林立,柳永被流行歌曲所吸引,乐于与乐工、歌妓为伍。他初次踏入仕途时,因为谱写俗曲歌词,遭到当权者的挫辱,不得伸展自己的志向。于是,他浪迹天涯,用词来抒发自己的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就是在此背景下创作的一首代表作,表达了诗人的苦闷和悲愤。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作者介绍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栏杆

    读音:lán gān

    繁体字:欄桿

    短语:栏 槛

    英语:railing

    意思:(栏杆,栏杆)
    亦作“栏干”。
     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拦物。
      ▶南朝·梁

  • 争知

    读音:zhēng zhī

    繁体字:爭知

    意思:(争知,争知)

     1.比较知识。
      ▶《荀子•尧问》:“﹝君子﹞知如士,不与士争知。”
     
     2.犹怎知。
      ▶宋·柳永《八声甘州》词

  • 处正

    读音:chǔ zhèng

    繁体字:處正

    意思:(处正,处正)
    犹裁决。
      ▶《旧唐书•代宗纪》:“至于领录天下之纲,综覈万事之要,邦国善否,出纳之由,莫不处正于会府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