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秦中感怀寄江外知己》 遥思当永夜,不寐向孤舟。

遥思当永夜,不寐向孤舟。

意思:远思在长夜,睡不着向我船。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秦中感怀寄江外知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在异地他乡的孤独和思念。 首句“念子隔江海,浩然时已秋”表达了作者对远在江海之子的深深思念。第二句“蝉鸣关外树,人在水边楼”描绘了关外树叶摇曳,水边楼阁中有人独处的场景,形成了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氛围。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发白犹搜句,时清尚旅游”,描述了作者年岁已高但仍努力寻找诗句的状态,以及社会安定、生活舒适但仍感到孤独的情形。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最后一句“遥思当永夜,不寐向孤舟”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在漫漫长夜中无法入睡,思绪万千,只有面对孤舟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的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的融合,表达了作者对远在故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感悟。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念子隔江海,浩然时已秋。
蝉鸣关外树,人在水边楼。
发白犹搜句,时清尚旅游。
遥思当永夜,不寐向孤舟。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永夜

    读音:yǒng yè

    繁体字:永夜

    英语:long night

    意思:
     1.长夜。
      ▶《列子•杨朱》:“肆情于倾宫,纵欲于永夜。”
      ▶明·刘文炤《大悲寺逢僧谢监》诗:“如

  • 孤舟

    读音:gū zhōu

    繁体字:孤舟

    意思:孤独的船。
      ▶晋·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绵绵归思纡。”
      ▶宋·陆游《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 遥思

    读音:yáo sī

    繁体字:遙思

    意思:(遥思,遥思)

     1.思念处在远方的人或相隔已久的事。
      ▶《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汉·蔡邕《述行赋》:“并日夜而遥思兮,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