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宋宣献公挽词三首》 仁言博哉利,献替有遗忠。

仁言博哉利,献替有遗忠。

意思:仁说博啊利,贡献保留忠诚。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宋宣献公挽词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一位古代官员的,他被朝廷看重,他的文学造诣被天下人所推崇。他清廉的名声让人们敬畏,他的事迹被人们所称道。他曾被视为可能的丞相人选,但他的名声和地位却突然下降。然而,他的仁慈言论广博而有利,他仍然为朝廷提供有益的建议,留下了忠诚的美名。 首句“望系朝廷重,文推天下工”,描绘了这位官员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被天下人所推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暗示了他的影响力之大。 “清名畏杨绾,故事问胡公”,这两句诗进一步描述了这位官员的声誉和事迹。杨绾是历史上的一位清廉官员,而“问胡公”则暗示了这位官员的故事与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相似。这两句诗强调了这位官员的清廉和正直,以及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物议垂为相,风流顿已穷”描述了这位官员的地位突然下降的情况。尽管他曾被视为可能的丞相人选,但他的名声和地位却突然下降,这表明他在政治上的挫折。然而,“风流”一词在这里并非贬义,而是指这位官员的才华和风度。 最后两句“仁言博哉利,献替有遗忠”,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之情。他称赞这位官员的仁慈言论广博而有利,他为朝廷提供有益的建议,留下了忠诚的美名。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强调了他的贡献和忠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古代官员的才华、品德和贡献,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望系朝廷重,文推天下工。
清名畏杨绾,故事问胡公。
物议垂为相,风流顿已穷。
仁言博哉利,献替有遗忠。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仁言

    读音:rén yán

    繁体字:仁言

    意思:
     1.仁德教化的言论。
      ▶《孟子•尽心上》:“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清·顾炎武《再谒天寿山陵》诗:“仁言人所欣,甘言人所惑。”
     
     

  • 遗忠

    读音:yí zhōng

    繁体字:遺忠

    意思:(遗忠,遗忠)

     1.谓留下忠迹。
      ▶《文选•班固<典引>》:“但有浮华之词,不周于用,至于疾病而遗忠。”
      ▶李周翰注:“谓将死之时,述天子之德,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