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将瑕指玉,遂使谩消金。
意思:误将瑕指着玉,于是使欺诈消金。
出自作者[唐]戎昱的《送郑炼师贬辰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作者通过描绘一个被贬谪的官员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联“辰州万里外,想得逐臣心。”直接点明地点和情境,诗人身处万里之外的辰州,想象着这位被贬逐的臣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辰州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暗示着诗人对这位臣子的深深同情。
颔联“谪去刑名枉,人间痛惜深。”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臣子被无辜贬谪的愤慨和痛惜。刑名是古代中国的法律和制度,这里代指官员的职责和权力。这句诗表达了社会对这位臣子被无辜冤枉的痛惜之情。
颈联“误将瑕指玉,遂使谩消金。”这里运用了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臣子的遭遇的深深同情。这句诗的意思是,错误地把瑕疵指为玉,导致白白耗费了金钱。这里暗示了这位臣子被无辜冤枉,就像是被误认为是瑕疵的玉,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去证明自己的清白。
尾联“计日西归在,休为泽畔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臣子的回归的期待,并鼓励他不要在遭受冤屈后仍然在泽畔哀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臣子回归辰州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走出困境、重新振作的鼓励。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被贬逐的官员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这位臣子的遭遇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了对公正和真理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也具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