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诗·秦庭》 包胥不动咸阳哭,争得秦兵出武关。

包胥不动咸阳哭,争得秦兵出武关。

意思:申包胥不动咸阳哭,争取得到秦国出兵武关。

出自作者[唐]胡曾的《咏史诗·秦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楚国君臣陷入混乱,吴王尚未东还,而秦国却面临包胥的哭诉,秦国君臣犹豫是否出兵援助楚国。诗中通过描绘秦国的困境和包胥的哭诉,表达了对楚国命运的关注和对秦国决策的批评。 首句“楚国君臣草莽间,吴王戈甲未东还”描绘了楚国君臣之间的混乱和无助,他们像草莽中的一群人一样,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而吴王则尚未准备东还,意味着战争尚未结束。这种描绘为后续的情节铺垫了背景。 “包胥不动咸阳哭”一句,借用了历史故事,描述了包胥在咸阳的哭泣并未打动秦国君臣。这表达了诗人对包胥的失望,同时也暗示了秦国君臣的冷漠和无情。 “争得秦兵出武关”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秦国君臣犹豫不决的批评,同时也暗示了楚国的危机和秦国的责任。诗人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楚国命运的关注和对秦国决策的批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楚国君臣的无助、秦国的犹豫和包胥的哭诉,表达了对楚国命运的关注和对秦国决策的批评。诗中的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国君臣草莽间,吴王戈甲未东还。
包胥不动咸阳哭,争得秦兵出武关。

关键词解释

  • 咸阳

    读音:xián yáng

    繁体字:鹹陽

    英语:Xianyang

    意思:(咸阳,咸阳)
    指秦桧。
      ▶《战国策•秦策四》载,齐、韩、魏攻秦,昭王割三城以求和,且曰:“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

  • 武关

    读音:wǔ guān

    繁体字:武關

    意思:(武关,武关)
    地名。在陕西·商南县西北。
      ▶楚怀王三十年,秦昭襄王遗书诱楚王,约会于此,执以入秦。公元前207年刘邦由此入秦。
      ▶汉·扬雄《剧秦美新》:“会汉

  • 争得

    读音:zhēng de

    繁体字:爭得

    意思:(争得,争得)
    怎得。
      ▶唐·白居易《浔阳春•春去》诗:“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宋·晏殊《秋蕊香》词:“金乌玉兔长飞走,争得朱颜依旧?”金·元好问《杏花杂诗》

  • 包胥

    读音:bāo xū

    繁体字:包胥

    意思: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