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以镜赠别》 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

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

意思:我惭愧貌丑老,围绕鬓斑斑雪。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以镜赠别》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月亮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诗人指出,人们常常将明月视为美丽的事物,但诗人认为明月比不上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夜,因为它们总是有缺有圆。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也暗示了人生中的起起落落。 接着,诗人又提到月亮的清澈透明,如同玉匣中的水一样,这进一步强调了月亮的纯洁和美好。诗人认为,月亮在黑暗中破晓时,总是明亮而持久,这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岁月流逝的感慨。他觉得自己已经年老色衰,鬓发斑白,无法与少年相比。因此,他希望将月亮赠给远方的少年,让他能够继续保持青春活力。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之情。他希望通过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此作为分别的礼物。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篇,通过月亮这一象征物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
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
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
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斑斑

    读音:bān bān

    繁体字:斑斑

    短语:稀有 荒无人烟 千载难逢 稀罕 稀少 层层 难得 千分之一 希罕 铁树开花 偶发 罕 罕见

    英语:full of stains or spots

  • 鬓斑

    读音:bìn bān

    繁体字:鬢斑

    意思:(鬓斑,鬓斑)
    谓鬓髮斑白。
      ▶宋·张耒《和陈器之谢王渑池牡丹》:“狂来满插乌纱帽,未拟尊前感鬓斑。”
      ▶清·王士禛《天门山夜泊》诗:“列宿垂江阔,疏萤点鬓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