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意思:说与折花人之道,必须插在鬓边斜向、。
出自作者[宋]蒋捷的《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全文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令。因受到当时新兴的散曲的影响,表现出散曲的白描、轻巧的特点,同时又保存了宋词的“骚雅”和疏淡。
词是通过心理活动来反映另一个人物的行动的 。
起笔直白,“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 ?”看到纱窗上有个人影映在,她想:是谁到自家的院子里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 ”。如果想折,就要让折花人好好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提出问题:这人是哪家人,要把花折到哪里去。“须插向、鬓边斜。”定折花人是女人,而家中的花,檐牙的树干高处的最好,索性把情况告诉她。要把好花插在鬓发旁边。在纱窗上的人影的动作中,看出折花者是一女性。折花者的动作也是借影子反映出来。而主人则也应是女性,而且是深居闺中的女性。
“檐牙,枝最佳”。“檐牙”,翘出如牙的屋檐边的建筑装饰。这是一片安静的乐土。高琢的檐牙,栽着好花,显示主人的身份定极高贵。而好花被折,未加阻拦主人的气度定很不凡 。 主人公不轻意走出闺房,只在房中轻轻告语。主人公应该是大家闺秀。刻画了性格温和、善良、爱美的女主人,所以对于折好花,对于折花的人,关切备至。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是细致的,反映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
这首词是个很精致的作品。以散文化的特写,点出生活情景。描写人物的活动的心理较为含蓄。用词不精雕细琢,而崇尚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相关句子
- 一人道不落,一人道不昧。-- 出自《颂古十九首》作者:[宋]释慧晖
- 教人道。-- 出自《沁园春·柳思花情》作者:[宋]刘过
- 人道多情杀。-- 出自《虞美人·卧红堆碧纷无数》作者:[宋]沈端节
- 人道分虑。-- 出自《赠从弟弘元》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 登科人道无双。-- 出自《沁园春·姑射琼仙》作者:[宋]无名氏
- 人道。-- 出自《定风波 永宁范使君园亭,会汝南周车器,汾》作者:[元]元好问
- 人道则不然。-- 出自《效阮公诗》作者:[南北朝]江淹
- 人道多拘役。-- 出自《挽歌辞》作者:[魏晋]陆机
- 人道无久盈。-- 出自《齐讴行》作者:[魏晋]陆机
- 凭谁说与?-- 出自《迈陂塘·雁双双》作者:[元]李治
- 休说与。-- 出自《摸鱼儿 同遗山赋雁丘 花草粹编卷十二》作者:[元]杨果
- 教说与。-- 出自《玲珑四犯·叠鼓夜寒》作者:[宋]姜夔
- 说与贤知。-- 出自《减字木兰花·天然宅院》作者:[宋]苏轼
- 说与刘伶。-- 出自《行香子·浙右华亭》作者:[宋]无名氏
- 说与。-- 出自《定风波·一树寒梅傍小溪》作者:[宋]无名氏
- 说与。-- 出自《定风波·又是春归烟雨村》作者:[宋]无名氏
- 说与樵青。-- 出自《行香子·说与樵青》作者:[宋]方岳
- 说与仁风。-- 出自《*心香》作者:[元]王哲
- 烦说与。-- 出自《摸鱼儿·问山中》作者:[宋]黄升
-
折花持酒。-- 出自《减字木兰花·仲春是七》作者:[宋]郭应祥
- 是谁来折花。-- 出自《霜天晓角·人影窗纱》作者:[宋]蒋捷
- 折花调行客。-- 出自《越女词其二》作者:[唐]李白
- 折花望远道。-- 出自《拟青青河边草转韵体为人作其人识节工歌诗》作者:[南北朝]何逊
- 折花临水思茫然。-- 出自《减字浣溪沙/浣溪沙》作者:[宋]贺铸
- 莫折花,任花飞落地。-- 出自《莫折花》作者:[宋]文同
- 须插满头归。-- 出自《武陵春·今岁重阳经闰早》作者:[宋]曹勋
- 菊花须插满头归。-- 出自《鹧鸪天·节去蜂愁蝶不知》作者:[宋]黄庭坚
- 菊花须插两三枝。--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李新
- 菊花须插满头归。-- 出自《定风波·与客携壶上翠微》作者:[宋]苏轼
- 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 出自《临江仙·自古齐山重九胜》作者:[宋]晁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