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离赤子马前位,争问九重知也无。
意思:流浪孩子马前的位置,争相问九重知道了没有。
出自作者[宋]李若水的《次韵张济川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社会现实的不公和人民生活的苦难。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首句“涧底战骸霜雪枯”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场景,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涧底指的是山涧底部,战骸则描绘了战争的惨状,霜雪枯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这些描绘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战争的悲惨画面。
“笼烟万瓦半荒墟”则进一步描绘了城市的景象,万瓦指代城市中众多的屋顶,而荒墟则暗示了城市的破败和荒凉。这些描绘为读者展示了城市在战争和灾难中的衰败。
接下来的“流离赤子马前位”描绘了那些因战争而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儿童。他们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在马前乞讨求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对儿童造成的影响的深深同情。
最后一句“争问九重知也无”是诗人的直接介入,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质疑和反思。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流离失所的儿童向九重(皇帝)询问是否知道他们的困境,表达了对皇帝是否知道人民疾苦的质疑。同时,“争问”也表达了儿童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城市破败、儿童流离失所等场景,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诗人通过直接介入,对皇帝是否知道人民疾苦提出了质疑,也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改变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