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泊湘江》 寂寞舟中谁借问,月明只自听渔歌。

寂寞舟中谁借问,月明只自听渔歌。

意思:寂寞船中谁请问这,月明只从听渔夫的歌声。

出自作者[唐]郎士元的《夜泊湘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天的湘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深远的画面。 首句“湘山木落洞庭波”,诗人以湘山上的树叶飘落和洞庭湖的波涛连绵为开始,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湘江景象。湘山木落,暗示着秋天的到来,树叶纷纷落下,象征着季节的更替。而洞庭波,则描绘了湖水的连绵不断和波涛汹涌,给人一种深远的视觉感受。 “湘水连云秋雁多”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湘江景象,湘水连云,暗示着水面的宽阔和天空的高远,而秋雁多,则增添了秋天的萧瑟和寂寥之感。 “寂寞舟中谁借问,月明只自听渔歌。”这两句诗以寂寞的舟中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诗人询问谁会借问自己,表达了自己对他人关注的渴望,但同时又以“月明只自听渔歌”来回应,表达了自己沉浸在月色下的渔歌中,享受孤独和宁静。 整首诗以秋天的湘江为背景,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对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入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湘山木落洞庭波,湘水连云秋雁多。
寂寞舟中谁借问,月明只自听渔歌。
作者介绍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关键词解释

  • 月明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 渔歌

    解释

    渔歌 yúgē

    [fisherman\'s song] 打鱼人唱的歌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引用解释

    亦作“ 渔謌 ”。

  • 借问

    读音:jiè wèn

    繁体字:借問

    英语:may I ask

    意思:(借问,借问)

     1.犹询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

  • 寂寞

    读音:jì mò

    繁体字:寂寞

    短语:寂 众叛亲离 落寞

    英语:lonesome

    意思:
     1.空虚无物。
      ▶《吕氏春秋•审分》:“是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