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万岁楼》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意思:谁能登上望云烟里,傍晚茫茫发旅愁。

出自作者[唐]王昌龄的《万岁楼》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的长诗。诗中描绘了巍巍万岁楼,经历了无数春秋,山长水阔,猿狖鸬鹚相伴,却有旅人登楼望晚,愁绪满怀。 首联“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描绘了万岁楼的雄伟壮观,屹立在江边,历经了无数的春秋。诗人通过描绘万岁楼的永恒,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颔联“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诗人表达了对山的喜爱和对水的哀叹。山常年不变,而水却孤独流淌,象征着不变与变化,永恒与流逝的对比。 颈联“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诗人通过描绘猿狖在暮岭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和鸬鹚在寒洲独自漂泊的景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的无奈和哀愁。 尾联“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面对云烟般的景色,感到迷茫和忧愁。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迷茫。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永恒和变化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作者介绍 温庭筠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关键词解释

  • 向晚

    读音:xiàng wǎn

    繁体字:曏晚

    英语:towards evening; about dusk

    意思:(参见嚮晚)
    傍晚。
      ▶唐·李颀《送魏万之京》诗:“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

  • 云烟

    读音:yún yān

    繁体字:雲煙

    短语:烟雾

    英语:cloud and mist

    意思:
     补证条目
    亦作“云烟”。1.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东魏《净

  • 茫茫

    读音:máng máng

    繁体字:茫茫

    短语:开阔 空旷 广漠 瀚 浩荡 无垠 氤氲 无量 苍茫 浩瀚 无边 广阔 漫无边际 广 浩淼 辽阔 广大 旷 弥漫 一望无际 宽阔 荒漠

  • 谁堪

    引用解释

    怎能忍受。 唐 王昌龄 《万岁楼》诗:“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读音:shuí kān

  • 登望

    读音:dēng wàng

    繁体字:登望

    意思:登高远望。
      ▶《汉书•陈汤传》:“汤为人沈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
      ▶汉·班固《西都赋》:“既惩惧于登望,降周流以徬徨。”
      ▶

  • 里向

    读音:lǐ xiàng

    繁体字:裏曏

    意思:(里向,里向)

     1.谓面朝里。
      ▶宋·叶适《戴夫人墓志铭》:“夫人整坐里向,杯酒瓯羹,凡赠遗之物,亲自经手。”
     
     2.里边,里面。

  • 旅愁

    读音:lǚ chóu

    繁体字:旅愁

    意思:羁旅者的愁闷心情。
      ▶唐·王昌龄《万岁楼》诗:“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元·黄庚《书山阴驿》诗:“寄驿通乡信,题诗记旅愁。”
      ▶许地山《缀网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