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金陵僧》 水石致身闲自得,平云竹阁少炎蒸。

水石致身闲自得,平云竹阁少炎蒸。

意思:水互致身闲自得,平云竹阁少炎蒸。

出自作者[唐]周贺的《寄金陵僧》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人在闲适自得的状态下,欣赏着周围的环境,享受着斋食和禅灯的宁静氛围,在秋天落叶中寻找诗句,在冬季砚台生冰时临摹书法,最后登临诸山寺,聆听蝉声的美妙。 首句“水石致身闲自得”描绘了一个人置身于水石之间,过着闲适自得的生活。这里的“水石”可能指的是山间的溪流和石头,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而“致身”则表达了这个人安于闲适的生活状态。 “平云竹阁少炎蒸”描绘了周围环境的清幽和平静,竹阁之上几乎没有炎热的气温,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斋床几减供禽食”描绘了斋食的场景,减少供禽食可能意味着人们不再喂养动物,这可能暗示着这是一个清修的地方。 “禅径寒通照像灯”描绘了禅径的寒冷和照明灯的通透,这可能暗示着这是一个与世隔绝、追求内心平静的地方。 “觅句当秋山落叶”描绘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场景,秋天山上的落叶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背景。 “临书近腊砚生冰”描绘了冬季临近时砚台生冰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环境的寒冷和清幽。 “行登总到诸山寺”描绘了诗人登山的场景,他总是能够到达山上的各个寺庙,这可能暗示着他的探索精神和对于自然的热爱。 “坐听蝉声满四棱”则描绘了蝉声四溢的场景,这可能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描绘环境的清幽、宁静和诗人的闲适自得,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世隔绝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水石致身闲自得,平云竹阁少炎蒸。
斋床几减供禽食,禅径寒通照像灯。
觅句当秋山落叶,临书近腊砚生冰。
行登总到诸山寺,坐听蝉声满四棱。

关键词解释

  • 水石

    读音:shuǐ shí

    繁体字:水石

    意思:
     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溱水》:“水石惊濑,传响不绝,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

  • 云竹

    读音:yún zhú

    繁体字:雲竹

    意思:(云竹,云竹)
    高耸入云之竹。
      ▶唐·杜甫《徐九少尹见过》诗:“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臺。”
      ▶清·谭嗣同《感怀》诗之二:“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参见

  • 自得

    读音:zì dé

    繁体字:自得

    短语:自得其乐 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英语:self-congratulation

    意思:
     1.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
      ▶《

  • 致身

    读音:zhì shēn

    繁体字:緻身

    英语:dedicate one\'s life to

    意思:《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谓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
     

  • 炎蒸

    读音:yán zhēng

    繁体字:炎蒸

    意思:亦作“炎烝”。
     
     1.暑热熏蒸。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五月炎烝气,三时刻漏长。”
      ▶唐·杜甫《热》诗之三:“欻翕炎蒸景,飘飖征戍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