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二百零五首》 来问此经低声,大千卷自尘中出,三世佛从口里生。

来问此经低声,大千卷自尘中出,三世佛从口里生。

意思:来问这部低声,大一千卷从尘土中出,三世佛从嘴巴里产生。

出自作者[宋]释正觉的《偈颂二百零五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似乎在讲述一种宇宙的哲理和人生的智慧。它借用佛教的概念,表达了世界的起源、存在和运行的规则。 首句“来问此经低声”有一种恭敬、虔诚的询问态度,像是在寻求真理或智慧。 “大千卷自尘中出,三世佛从口里生。”这两句表达了世界的生成和佛教的教义。大千世界从尘埃中诞生,意味着万物皆源于微小的、看似不起眼的事物。而三世佛从口里生,则强调了佛教口传心授、智慧传承的方式。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宁无依兮谷不盈。”这几句则借鉴了道家的思想,讲述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则,以及宁静、虚空的状态。 “摩诃般若波罗密”是佛教中的一句咒语,意为“大智慧到彼岸”,在这里表达了追求智慧、寻求解脱的境界。 最后一句“落日渔樵歌太平”,则描绘了一幅平静、和谐的生活画面,象征着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 整首诗融合了佛教、道家的哲理,通过象征、比喻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美好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来问此经低声,大千卷自尘中出,三世佛从口里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宁无依兮谷不盈。
摩诃般若波罗密,落日渔樵歌太平。

关键词解释

  • 自尘

    读音:zì chén

    繁体字:自塵

    意思:(自尘,自尘)
    犹自污。
      ▶《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祇自尘兮。”
      ▶孔颖达疏:“若将此大车,适自尘蔽于己。”
      ▶唐·杜牧《朱坡》诗:“自

  • 三世佛

    引用解释

    佛教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有千佛出世。过去佛为 迦叶 诸佛,现在佛为 释迦牟尼 佛,未来佛为 弥勒 诸佛。《法华经·方便品》:“三世诸佛,説之仪式。”《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亲见无边三世佛,故号 维摩 长者身。”《天雨花》第五回:“﹝ 刘天叙 ﹞自言是 灵山 三世佛降生。”

    读音:sān

  • 三世

    读音:sān shì

    繁体字:三世

    英语:sansei

    意思:
     1.指祖孙三代。
      ▶《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
      ▶郑玄注:“三世,自祖至孙。”
      ▶《论语

  • 低声

    读音:dī shēng

    繁体字:低聲

    英语:soft-voiced

    意思:(低声,低声)
    轻声,小声。
      ▶前蜀·牛峤《女冠子》:“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
      ▶茅盾《子夜》

  • 大千

    读音:dà qiān

    繁体字:大千

    意思:“大千世界”的省称。
      ▶晋·道恒《释驳论》:“故神晖一震,则感动大千。”
      ▶宋·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赵朴初《满庭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