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抚州通判袁世弼寺丞》 鱼腹无书报家信,凭乌为到西山区。

鱼腹无书报家信,凭乌为到西山区。

意思:鱼肚子没有写信给家相信,根据乌为到西山区。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抚州通判袁世弼寺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作者乘船顺长江而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帆疏疏,纤绿蒲,二十四幅轻江湖”,描绘了船帆稀疏,船身纤细,如同绿色的蒲草一般,轻盈地在江湖上漂浮。这种描绘给人一种轻盈、悠然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江上的美景之中。 “高秋逆水上天去,朝过瓜步暮濡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船行逆流而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高秋时节,逆水而上,经过瓜步山,傍晚时分,船在濡须口停泊。这里的“天”、“瓜步”、“濡须”等地方,都是作者家乡的象征。 “长风沙顼问鲤鱼,大孤山侧鸣寒乌”两句,通过想象和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作者想象着在长风沙处向鲤鱼询问家乡的消息,在大孤山旁听到寒鸦的叫声。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鱼腹无书报家信,凭乌为到西山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奈和思念之情。如果鱼腹里有书信的话,就可以传递消息了;如果没有消息,就只能依靠乌鸦为信使了。这里的“鱼腹无书”和“凭乌为到”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奈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船行江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细节描写、想象和联想等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家乡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帆疏疏,纤绿蒲,二十四幅轻江湖。
高秋逆水上天去,朝过瓜步暮濡须。
长风沙顼问鲤鱼,大孤山侧鸣寒乌。
鱼腹无书报家信,凭乌为到西山区。
西山松柏应更好,及取之官来拜扫。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西山

    读音:xī shān

    繁体字:西山

    意思:
     1.西方的山。
      ▶《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王粲《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文选•李密<陈情事表

  • 鱼腹

    引用解释

    1.鱼的腹腔。《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 、 吴广 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南朝 梁 吴筠 《檄江神责周穆王璧》:“藏玉泥中,匿珪鱼腹。”

    2.谓葬身鱼腹,淹死。语本《楚辞·渔父》:“寧赴 湘 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

  • 信凭

    读音:xìn píng

    繁体字:信憑

    意思:(信凭,信凭)

     1.信任;相信。
      ▶宋·苏轼《乞罢宿州修城状》:“仍取得本镇人户状称,所有置县费用,情愿自备钱物。致朝廷信凭,许令置县。”
      ▶宋·

  • 山区

    读音:shān qū

    繁体字:山區

    英语:mountain area

    意思:(山区,山区)
    多山的地区。
      ▶宋·曾巩《送江任序》:“均之为吏,或中州之人,用于荒边侧境山区海聚之间,蛮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