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怀八弟三首》 便作扶藜望衡霍,清秋随分有风烟。

便作扶藜望衡霍,清秋随分有风烟。

意思:就作扶藜望衡霍,清秋随分有风烟。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寄怀八弟三首》

全文赏析

扬州全盛吾能说,鸭脚琼花五百年。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扬州的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鸭脚琼花则是扬州的象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诗人用“五百年”来形容其历史悠久,更显其珍贵。 忽见山光好诗轴,却思淮浦旧渔船。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之情。诗人看到山光美景时,不禁想起自己在淮浦时的渔船生活,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柴荆故俗真虚老,松菊幽斋已重迁。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诗人居住在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环境中,周围有松树和菊花等植物,幽静而美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故乡风俗的怀念之情。 便作扶藜望衡霍,清秋随分有风烟。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诗人想要在秋天时再次回到故乡,欣赏那里的风土人情和美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故乡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扬州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之情。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扬州全盛吾能说,鸭脚琼花五百年。
忽见山光好诗轴,却思淮浦旧渔船。
柴荆故俗真虚老,松菊幽斋已重迁。
便作扶藜望衡霍,清秋随分有风烟。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衡霍

    读音:héng huò

    繁体字:衡霍

    意思:即衡山。
      ▶衡山一名霍山,故称。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志掩衡霍,恃战忘敌。”
      ▶唐·杜甫《送王十六判官》诗:“衡霍生春早,潇湘共海浮。”

  • 风烟

    读音:fēng yān

    繁体字:風煙

    英语:wind and smoke

    意思:(风烟,风烟)

     1.南朝·齐·谢朓《和王着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南

  • 清秋

    读音:qīng qiū

    繁体字:清秋

    意思:明凈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吴谦牧

  • 望衡

    读音:wàng héng

    繁体字:望衡

    意思:形容住处接近。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甲与乙,望衡而居,皆宦裔也。”参见“望衡对宇”。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