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摄事斋宫偶书》 谁为寄声清颍客,此生终不负渔竿。

谁为寄声清颍客,此生终不负渔竿。

意思:谁是寄声清颍客,这一生终不负钓鱼竿。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摄事斋宫偶书》

全文赏析

这首诗《斋宫岑寂偶偷闲,犹觉闲中兴未阑》是一首描绘诗人斋宫生活,表达对国家忧虑,以及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诗。 首联“斋宫岑寂偶偷闲,犹觉闲中兴未阑”,描绘了诗人斋宫生活的寂静,偶尔的闲暇让他感到生活的乐趣和满足。然而,这种满足感并未完全消失,表明他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留恋。 颔联“美酒清香销昼景,冷风残雪作春寒”,描绘了诗人饮酒消磨时光,品味美酒的清香,感受时间的流逝。同时,冷风残雪预示着春天的寒意,暗示着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希望。 颈联“丹心未死惟忧国,白发盈簪盍挂冠”,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自由的渴望。他虽然已经白发盈簪(满头白发),但仍未放弃对国家的忧虑和期待。他渴望能够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生活。 尾联“谁为寄声清颍客,此生终不负渔竿”,诗人向“清颍客”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决心,希望得到他的理解和支持。他表示自己一生都不会放弃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也不会辜负自己的初心和理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斋宫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忧虑和期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斋宫岑寂偶偷闲,犹觉闲中兴未阑。
美酒清香销昼景,冷风残雪作春寒。
丹心未死惟忧国,白发盈簪盍挂冠。
谁为寄声清颍客,此生终不负渔竿。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此生

    读音:cǐ shēng

    繁体字:此生

    意思:这辈子。
      ▶唐·李商隐《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里,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 寄声

    读音:jì shēng

    繁体字:寄聲

    意思:(寄声,寄声)
    托人传话。
      ▶《汉书•赵广汉传》:“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晋·陶潜《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

  • 渔竿

    引用解释

    钓鱼的竹竿。多作垂钓隐居的象征。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祗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 清 吴烺 《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读音:yú gā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