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醉》 厚於太古暖於春,耳目无营见道真。

厚於太古暖於春,耳目无营见道真。

意思:在太古代暖在春天厚,人们没有营见真道。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醉》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真我的哲理。首句“厚於太古暖於春”形容一种深厚古雅,温暖如春的境界,暗示了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和内心的意境。次句“耳目无营见道真”进一步表达了无欲无求,以真面目示人的态度,通过消除外界的干扰,达到对真理的洞察。 后两句则借用了屈原独醒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屈原在《楚辞·渔父》中表达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遇,诗人在此却说“果使屈原知醉趣,当年不作独醒人”,意在表明如果屈原懂得了醉趣,就不会坚持做独醒的人。这里的“醉”并非指真正的醉酒,而是一种随和、融入世俗的态度。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与世无争,顺应自然的哲理。 整首诗意境深远,言辞简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独特理解,表达了追求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纷扰的理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厚於太古暖於春,耳目无营见道真。
果使屈原知醉趣,当年不作独醒人。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太古

    读音:tài gǔ

    繁体字:太古

    短语:邃 古代 古 先

    英语:immemorial

    意思:远古,上古。
      ▶《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故不抇也。”
     

  • 耳目

    读音:ěr mù

    繁体字:耳目

    短语:眼线 坐探 间谍 特工 探子 细作 特务 特

    英语:information

    意思:
     1.耳朵和眼睛。
      ▶

  • 道真

    读音:dào zhēn

    繁体字:道真

    意思:谓道德、学问的真谛。
      ▶《汉书•刘歆传》:“党同门,妒道真。”
      ▶颜师古注:“妒道艺之真也。”
      ▶《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王研精坟典,耽味道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