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子规》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意思:一种有冤屈还可以报告,不如衔石叠大海。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子规》

全文赏析

这首诗《铜梁路远草青青》是一首表达离愁别恨和怀才不遇的诗篇。通过对铜梁路途遥远、草色青青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中也寄托了对冤屈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首句“铜梁路远草青青”描绘了铜梁的道路遥远而漫长,路旁的草色青青,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悲凉的氛围。铜梁在诗人的心中,象征着远方和未知,暗示着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此恨那堪枕上听”一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离别之恨,这种痛苦无法在枕上安然入睡,表达了离别之恨的深重。 “一种有冤犹可报”一句,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有冤屈未伸,怀才不遇,心中的愤懑之情难以平息。 “不如衔石叠沧溟”则表达了诗人对冤屈和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悲愤之情。诗人似乎在诉说自己像海燕一样衔石填海,但这种努力似乎是无用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绝望和悲愤。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痛苦、冤屈未伸的愤懑和怀才不遇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即使面对困境和苦难,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深沉,情感真挚而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铜梁路远草青青,此恨那堪枕上听。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不如

    读音:bù rú

    繁体字:不如

    英语:not equal to

    意思:
     1.比不上。
      ▶《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

  • 一种

    读音:yī zhǒng

    繁体字:一種

    意思:(一种,一种)

     1.一个种类。
      ▶汉·班固《白虎通•五行》:“水火独一种,金木多品何?”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种

  • 犹可

    读音:yóu kě

    繁体字:猶可

    意思:(犹可,犹可)

     1.尚可;还可以。
      ▶《孟子•万章下》:“腊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二》:“言犹可也,至于以貌取人,虽愚夫知其不可,而谓圣人为

  • 沧溟

    读音:cāng míng

    繁体字:滄溟

    英语:the deep blue sea

    意思:(沧溟,沧溟)

     1.大海。
      ▶《汉武帝内传》:“诸仙玉女,聚居沧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