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画工王三锡传神》 善观人品者,仪观与机神。

善观人品者,仪观与机神。

意思:善于观察人品的,仪表与变化。

出自作者[宋]魏了翁的《赠画工王三锡传神》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人品论人,从气质、容貌、眼神、眉宇等方面,对人品的好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首先,诗人指出人的气质各不相同,但四海之内没有完全相似的人。即使外貌相近,气质也有纯正和不纯正之分。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不能仅仅看外表,更要注重内在的气质和品德。 其次,诗人强调了观察人品的重要性,认为观察一个人的仪态和神态可以洞察其人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眉宇之间则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善恶和正直。通过观察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本质。 此外,诗人还通过一些生动的比喻,如将人和虎、恶人和善人进行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观察人品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提到了梦境和记忆在判断人品中的作用,认为通过梦境可以预知一个人的品行,而记忆中的眉目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真实面目。 最后,诗人呼吁人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蒙蔽。他认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从人的气质、容貌、眼神和眉宇等方面判断一个人的品行。这种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人品论人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在品质,不要被外表所迷惑。同时,它也呼吁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蒙蔽,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气质纷不齐,四海无似人。
藉令貌相近,气有醇不醇。
善观人品者,仪观与机神。
正邪眸子见,善恶眉间分。
且如苦与虎,二人自非伦。
而俱类孔子,俗眼何昏昏。
古人有梦遇,便知为良臣。
又能记眉目,晓然得其真。
此须以神会,难与浅者论。
王生归为我,试语司寇君。
此理充得去,三代同此民。

关键词解释

  • 仪观

    读音:yí guān

    繁体字:儀觀

    意思:(仪观,仪观)
    仪表。
      ▶唐·韩愈《送区册序》:“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
      ▶金·元好问《续夷坚志•杨洞微》:“﹝洞微﹞隐居华山,为人仪观秀伟

  • 机神

    引用解释

    1.机微玄妙。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识机神者瞻无兆而弗惑,闇休咎者触强弩而不惊。”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楼船战阵之録,强弩驰射之书,莫不动会机神,发符雷电。” 宋 叶适 《孙永叔墓志铭》:“凡书籍义类深浅,古今事物变通,采章错综,机神融液,往往心悟所以然, 越 之稠儒广士,争倾下君。”

  • 人品

    读音:rén pǐn

    繁体字:人品

    短语:人头 为人 质地 人

    英语:bearing

    意思:
     1.人的品格。
      ▶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源虽人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