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独游崇化寺题观音院》 言归日已夕,月出林苍苍。

言归日已夕,月出林苍苍。

意思:说回来天已晚,月亮从森林苍苍。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独游崇化寺题观音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默默苦不展,驾言陟崇岗》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登高远眺,感受自然美景的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沉的世界,其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句“默默苦不展,驾言陟崇岗。”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默默地苦苦思索,无法舒展愁眉。而“驾言”则暗示诗人并非自愿登高,而是被某种驱使或召唤,来到高高的山岗之上。这里的“苦不展”和“陟崇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人远尘坌息,高门开宝坊。”描绘了山岗之上的景象,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只有清新的空气和高门大院的宁静。这里的“人远”和“尘坌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喧嚣世界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华檐敞虚殿,乔木护修廊。”进一步描绘了山岗之上的建筑和环境,华丽的屋檐下是空旷的殿堂,高大的乔木环绕着长长的走廊。这里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和安详的感觉,让人暂时忘却了人世的纷扰。 “闲庭引幽步,偃息得兹堂。”诗人漫步在庭院的幽静之中,找到了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这里的“幽步”和“偃息”相互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惟时炎火衰,清秋朝暮凉。”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季节和环境,此时正是炎热的夏季逐渐消退,清爽的秋季来临的时候。早晨和晚上的凉意让人感到舒适和惬意。 “窗虚竹色静,风远松声长。”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之景,窗户空旷,竹色宁静,风远传来了松涛声。这里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幽和宁静的感觉,让人更加向往这样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世界的厌倦。诗人在登高远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无奈,也表达了对故乡和归宿的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默默苦不展,驾言陟崇岗。
人远尘坌息,高门开宝坊。
华檐敞虚殿,乔木护修廊。
闲庭引幽步,偃息得兹堂。
惟时炎火衰,清秋朝暮凉。
窗虚竹色静,风远松声长。
遥山露云表,远水连天光。
独游不自得,遐眺有余伤。
留滞感华岁,登临思故乡。
言归日已夕,月出林苍苍。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苍苍

    读音:cāng cāng

    繁体字:蒼蒼

    英语:grey(灰白)

    意思:(苍苍,苍苍)

     1.深青色。
      ▶《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史记•天官

  • 言归

    引用解释

    1.回归。言,助词。《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 毛 传:“言,我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 奘 少离桑梓,白首言归,访问亲故,零落殆尽。” 清 万寿祺 《答武进刘十》诗:“乱瘼何畤已?言归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诗:“泊泊岁将暮,言归尚未能。”

    2.《诗·周南

  • 夕月

    读音:xī yuè

    繁体字:夕月

    意思:
     1.傍晚的月亮。
      ▶唐·李白《怨歌行》:“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宋·苏轼《坤成节功德疏文》之七:“右伏以星火西流,方岁功之平秩,夕月既望,昭阴德之致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