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东楼》 应为能言锁鹦鹉,翻愁无思学杨花。

应为能言锁鹦鹉,翻愁无思学杨花。

意思:应该是能说锁鹦鹉,翻愁没有想学杨花。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东楼》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汉家宫省青槐下,信断鳌峰日易斜》以一种深情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考价值。 首联“汉家宫省青槐下,信断鳌峰日易斜”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他的心情。汉家的宫省,青槐葱茏,象征着过去的繁华和荣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鳌峰的影子在日光的照耀下逐渐消散,象征着过去的信望和承诺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消磨。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景色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颔联“应为能言锁鹦鹉,翻愁无思学杨花”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可能曾经像锁在笼中的鹦鹉一样,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只能默默承受生活的压力和无奈。然而,他又可能像杨花一样,随风飘荡,无依无靠,无法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颈联“风波滚滚惊人事,文字孳孳老岁华”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忧虑。风波滚滚,人事更迭,让他感到惊恐和不安。然而,他仍然坚持在文字的世界中寻求安慰和寄托,尽管岁月已经老去。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尾联“偶向东楼望春色,归心不觉到天涯”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偶然向东楼望去,看到春色满园,心中不禁涌起思乡之情,不知不觉中已经飘到了天涯。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情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诗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考价值。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家宫省青槐下,信断鳌峰日易斜。
应为能言锁鹦鹉,翻愁无思学杨花。
风波滚滚惊人事,文字孳孳老岁华。
偶向东楼望春色,归心不觉到天涯。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杨花

    引用解释

    指柳絮。 北周 庾信 《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 宋 陈偕 《满庭芳·送春》词:“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裀。”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你看,柳絮!杨花!多么

  • 鹦鹉

    读音:yīng wǔ

    繁体字:鸚鵡

    意思:(鹦鹉,鹦鹉)

     1.鸟名。头圆,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舌大而软,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能效人语,主食果实。
      ▶《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

  • 能言

    读音:néng yán

    繁体字:能言

    意思:
     1.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
      ▶《鬼谷子•中经》:“能言者俦善博惠。”
      ▶《世说新语•文学》“晏闻弼名”刘孝标注引《王弼别传》:“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