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浮云》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意思:溶溶拖着拖着自己舒张,不向苍梧就是仙境。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浮云》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水的流动和它所蕴含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这两句诗以水的流动为引子,描绘了水的自由和无拘无束。溶溶和曳曳是形容水流动的样子,前者表示水流动得缓慢而宽广,后者则表示水流动得轻盈而悠长。这两句诗表达了水的自由和无拘无束,它既不向南方的苍梧山野流动,也不向往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帝乡。 “不向苍梧即帝乡”,通过水的选择,诗人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这种情感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表达。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这两句诗揭示了水的另一面情感——情感深沉。尽管水被描述为无心、无拘无束,但实际上它也曾为楚襄王而愁煞。这表达了水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它既可以平静如镜,也可以波涛汹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水为载体,描绘了水的流动、自由和情感的深度,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对自然的向往。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生动又深刻,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溶溶

    读音:róng róng

    繁体字:溶溶

    英语:broad

    意思:
     1.水流盛大貌。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
      ▶王逸注:“溶溶,

  • 舒张

    读音:shū zhāng

    繁体字:舒張

    英语:diastole

    意思:(舒张,舒张)

     1.犹展开。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雄雌以形,翅翼舒张。”
      ▶唐·

  • 曳曳

    读音:yè yè

    繁体字:曳曳

    意思:
     1.飘动貌。
      ▶唐·孟浩然《行至汝坟寄卢徵君》诗:“曳曳半空里,溶溶五色分。”
      ▶宋·梅尧臣《同玉汝谒裴如晦》诗:“逡巡冠带出,青绶何曳曳!”
     

  • 帝乡

    读音:dì xiāng

    繁体字:帝鄉

    英语:place where God Lived

    意思:(帝乡,帝乡)

     1.天宫;仙乡。
      ▶《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