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人之京口》
高楼角晓鸣秋雨,远戍烽寒起暮云。
高楼角晓鸣秋雨,远戍烽寒起暮云。
意思:
高楼角对鸣秋雨,远戍烽火寒起暮云。
出自作者[宋]周弼的《送人之京口》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怀旧。诗中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首句“竞携书剑去纷纷,谁解登临对日曛”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人们纷纷带着书剑离去,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登临远望时面对日落的情感。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离别的氛围和人们的情感。 “北道荆夔一江下,南朝徐兖二州分”两句诗描绘了地理上的距离和分界,暗示了离别后的分散和孤独。这两句诗也暗示了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和历史的变迁。 “高楼角晓鸣秋雨,远戍烽寒起暮云”两句诗描绘了离别后的环境和心情,高楼的角声在清晨响起,伴随着秋雨的声音,远处的烽火在寒冷的夜晚升起,暗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 最后两句“莫把寻常望瓜步,恐惊边雁不堪问”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人提醒自己不要把瓜步山的寻常风景当做是过去的美好回忆,因为那里曾经是自己的故乡,现在已经成为边塞之地,如果去那里探望,可能会惊扰到边塞的雁群,自己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情感冲击。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地理的分界、环境和心情,以及最后对故乡的眷恋,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和孤独的深深感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一床秋雨梦,千里暮云心。
-- 出自《留别》作者:[宋]蔡槃
秋雨织愁成段,暮云过眼生花。
-- 出自《呈嬾翁六首》作者:[宋]白玉蟾
路如剑阁逢秋雨,山似炉峰锁暮云。
-- 出自《以事至城南书触目》作者:[宋]陆游
欲上高楼瞻魏阙,乱山千叠暮云浓。
-- 出自《又和六首》作者:[宋]刘克庄
暮云起。
-- 出自《角招 次黄伯阳苕溪夭中韵》作者:[元]邵亨贞
江天日暮云。
-- 出自《菩萨蛮·花飞零乱随风舞》作者:[宋]曹勋
江东日暮云。
-- 出自《菩萨蛮·杜鹃只管催归去》作者:[宋]李处全
暮云飞。
-- 出自《长相思·心悠悠》作者:[宋]续雪谷
暮云重。
-- 出自《江神子/江城子》作者:[宋]黄铢
暮云千里。
-- 出自《喜迁莺·暮云千里》作者:[宋]沈端节
何必暮云遮。
-- 出自《喜迁莺·鸠雨细》作者:[宋]许棐
暮云黄。
-- 出自《江城子·十分雪意却成霜》作者:[宋]刘光祖
暮云飞断。
-- 出自《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作者:[元]郝贞
几度暮云收。
-- 出自《酒泉子 春波烟雨(在嘉禾东春波门外,?》作者:[元]吴镇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 出自《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作者:[清]纳兰性德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 出自《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作者:[清]纳兰性德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
-- 出自《河传·秋雨秋雨》作者:[唐]阎选
却把穷愁比秋雨,犹应秋雨少於愁。
-- 出自《秋雨叹十解》作者:[宋]杨万里
秋雨蒋山前。
-- 出自《岁暮杂忆》作者:[清]陈维崧
秋雨里。
-- 出自《谒金门 秋望》作者:[元]邵亨贞
良月满高楼,高楼仍中秋。
-- 出自《秋怀三十六首》作者:[宋]邵雍
欲借高楼望西北,亦应西北有高楼。
-- 出自《南征道寄相送者》作者:[宋]欧阳修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 出自《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作者:[宋]辛弃疾
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 出自《南柯子·怅望梅花驿》作者:[宋]范成大
徙倚最高楼。
-- 出自《菩萨蛮·翠鸾不隔巫山路》作者:[宋]仇远
何处有高楼。
-- 出自《水调歌头·玉鉴十分满》作者:[宋]陈三聘
暮角晓锺何日了,苍颜华发此生休。
-- 出自《醉吟二首》作者:[宋]杨万里
不堪风叶夜鸣秋。
--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姜特立
槿花凝露,梧叶鸣秋。
-- 出自《偈颂二十五》作者:[宋]释智遇
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
-- 出自《同群公秋登琴台》作者:[唐]高适
诗句原文
竞携书剑去纷纷,谁解登临对日曛。
北道荆夔一江下,南朝徐兖二州分。
高楼角晓鸣秋雨,远戍烽寒起暮云。
莫把寻常望瓜步,恐惊边雁不堪问。
关键词解释
秋雨
读音:
拼音:
qiū yǔ
秋雨的解释
1、秋雨(autumna rain)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
2、秋雨是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同名作品有长篇小说《秋雨》、电影
秋雨详解
高楼
读音:
gāo lóu
繁体字:
高樓
造句:
高楼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