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岩山》 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

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

意思:登临逐渐到希夷境,手拂走云度石桥。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西岩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是一首描绘仙居美景和道家修炼生活的诗。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仙居的神秘和美丽,同时也传达出道家修炼的哲理和境界。 首联“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诗人以“千古仙居”为引子,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的“物象饶”表达了仙居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色和物产,而“道成丹熟昼升霄”则暗示了道家修炼的境界,即通过修炼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颔联“岩前宝磬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进一步描绘了仙居的美丽景色。宝磬和松韵是自然之声,宝磬象征着仙居的神秘和庄重,松韵则表达了山林的宁静和悠扬。而灵池和海潮则描绘了仙居的灵秀和壮观,象征着道家修炼的境界。 颈联“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诗人通过描绘崖边的百花、晚上的鹤唳,进一步展示了仙居的美丽和神秘。这里的“迟日晚”和“清夜唳声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静谧,同时也传达出道家修炼中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超越。 尾联“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诗人以登临仙居、手拂行云为结尾,表达了到达希夷境的欣喜和超脱。这里的“希夷境”象征着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而“手拂行云度石桥”则描绘了到达此境的途径和过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仙居的神秘和美丽,同时也传达出道家修炼的哲理和境界。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诗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道家修炼的深远意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
岩前宝磬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
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
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登临

    读音:dēng lín

    繁体字:登臨

    英语:visit; visit famous mountains

    意思:(登临,登临)
    登山临水。也指游览。语本《楚辞•九辩》:“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

  • 行云

    读音:xíng yún

    繁体字:行雲

    英语:rack

    意思:(行云,行云)

     1.流动的云。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哀风兴感,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归鸟忘栖。”

  • 石桥

    读音:shí qiáo

    繁体字:石橋

    英语:rand

    意思:(石桥,石桥)

     1.石造的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河东岸有石桥,桥本当河,河移,故厕岸也。”<

  • 希夷

    引用解释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