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 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际。

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际。

意思:高秋三五晚上,明月生天际。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歌,赞美了古代的祭祀礼仪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诗中表达了对先王制礼的敬仰,对孟春祭风的虔诚,以及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首段描述了祭祀的重要性,以及刺史对祭祀的重视和敬畏。通过描述斋戒、拜手等祭祀仪式,表达了对神明的敬畏和祈求。 中段则是对国家治理的赞美,希望国家能够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同时,也表达了对天气的关注,提醒人们不要破坏气候,以免造成粮食减产。 最后一段是对君主的赞美,希望君主能够遵循古礼,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感激之情,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为天下赐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对古代礼仪和国家的敬仰和赞美之情。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先王製礼经,祠为国大事。
孟春祭风师,刺史敢有二。
斋戒升于坛,拜手首至地。
所祈动以时,生物得咸遂。
勿鼓江海涛,害我舟楫利。
旱天六七月,会有雷雨至。
慎无吹散去,坐使百穀悴。
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际。
乃可驱云烟,以喜万人意。
愿君入薰弦,上副吾皇志。
阜财复解愠,即为天下赐。
八使重古礼,作诗歌祭义。
诚欲通神明,非徒奖州吏。
贤哉推此心,良以警有位。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天际

    读音:tiān jì

    繁体字:天際

    短语:天极

    英语:horizon

    意思:(天际,天际)
    天边。
      ▶《易•丰》:“丰其屋,天际翔也。”
      ▶南朝·

  • 明月

    读音:míng yuè

    繁体字:明月

    英语:bright moon

    意思:
     1.光明的月亮。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张若虚《春

  • 高秋

    读音:gāo qiū

    繁体字:高秋

    意思:
     1.天高气爽的秋天。
      ▶南朝·梁·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四一:“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旅吟还有伴,沙

  • 三五

    读音:sān wǔ

    繁体字:三五

    意思:I

     1.谓十五天。
       ▶《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 月生

    读音:yuè shēng

    繁体字:月生

    意思:生日。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杜子中与闻俊卿同年,又是闻俊卿月生大些。”
      ▶《何典》第七回:“﹝活死人﹞便眉花眼笑的盘问他姓名、里居、年纪、月生,要送他回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