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乐天闻李尚书拜相以诗见贺》 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

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

意思:尚书入用虽然一个月,司马冤屈已经十年。

出自作者[唐]元稹的《酬乐天闻李尚书拜相以诗见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针对某位官员的遭遇而写的,通过对这位官员经历的描述,表达了对不公待遇的愤慨和对冤屈的同情。 首联“初因弹劾死东川,又为亲情弄化权”直接点明事件背景,这位官员因弹劾某位权力者而死在东川,却又因亲情关系被操纵而重新获得起用。这一联揭示了事件的背景和矛盾冲突,为后续的描述提供了基础。 颔联“百口共经三峡水,一时重上两漫天”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这位官员在重新起用后的艰难处境。他一家老小历经了三段峡江般的波折,如今又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一联通过比喻和形象描绘,将这位官员的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是对这位官员重新起用后的描述。他虽然重新获得了起用,但过去的冤屈已经十年来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这一联通过对比和时间线描述,表现了这位官员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尾联“若待更遭秋瘴后,便愁平地有重泉”则是对未来情况的担忧。如果再次遭遇冤屈,他恐怕连平地也难以生存,就像重泉之下一样黑暗。这一联表达了对不公待遇的愤慨和对冤屈的同情,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官员遭遇的描述,表达了对不公待遇的愤慨和对冤屈的同情,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描绘,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初因弹劾死东川,又为亲情弄化权。
百口共经三峡水,一时重上两漫天。
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
若待更遭秋瘴后,便愁平地有重泉。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关键词解释

  • 衔冤

    读音:xián yuān

    繁体字:銜冤

    短语:莫须有 冤枉 饮恨

    英语:nurse a bitter sense of wrong; have a simmering sense of injustice <

  • 司马

    读音:sī mǎ

    繁体字:司馬

    英语:sima

    意思:(司马,司马)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
      ▶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元狩四年

  • 尚书

    读音:shàng shū

    繁体字:尚書

    英语: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意思:(尚书,尚书)
    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为少

  • 入用

    读音:rù yòng

    繁体字:入用

    意思:可用。
      ▶《北史•周本纪下》:“诏伪齐·东山、南园及三臺,并毁撤。瓦木诸物凡入用者,尽赐百姓。”
      ▶唐孙揆《灵应传》:“余本机钤入用,效节戎行,虽奇功蔑闻,而薄效粗立。

  • 马衔

    引用解释

    1.海神名。《文选·木华<海赋>》:“ 海童 邀路, 马衔 当蹊。” 李善 注:“ 马衔 ,其状马首,一角而龙形。” 吕向 注:“ 马衔 、 海童 ,并海中神怪。” 清 沉寿民 《江上行》:“窃闻 玄冥 马衔 ,神灵炳奕,聪明正直而好贤。”

    2.马勒;马嚼子。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 夏文庄 尝有《寄题琵琶亭》一

  • 十年

    读音:shí nián

    繁体字:十年

    意思:形容时间长久。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