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果分柑不作疏,李衡千颗直堪奴。
意思:朱珍果然分柑橘不作疏,李衡千颗一直忍受奴才。
出自作者[宋]喻良能的《通判孙宗丞分饷温柑次马抚干咏橘韵作诗为谢》
全文赏析
这首诗《珍果分柑不作疏,李衡千颗直堪奴。》是一首对柑橘的赞美之诗,表达了对柑橘的珍稀、美味和稀有之处的欣赏。
首句“珍果分柑不作疏”,直接点明主题,柑橘并非普通水果,而是稀有的珍果。这一句通过“分柑”二字,暗示了柑橘的高贵地位,因为只有上层社会的人才能享用得到。而“不作疏”则进一步强调了柑橘的数量稀少,因为通常来说,果农都会对果树进行适当的修剪,以保持果园的整齐和美观。
第二句“李衡千颗直堪奴”,借用东晋李衡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柑橘数量的惊叹。李衡在三国时被封为武昌太守,他在武昌的西山种植了几百棵橘树,到他儿子李充时,已经有数千棵橘树了。诗人用“千颗”来形容李衡种植的柑橘数量之多,并以此与“奴”字相搭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数量稀少的珍果的惊叹之情。
接下来的三句“初尝蔌蔌泉流齿,未摘青青香满株”,是对柑橘的口感和外观的描绘。诗人用“蔌蔌”形容柑橘入口清脆的感觉,用“泉流齿”来比喻柑橘的口感如同泉水般流淌在牙齿之间。而“未摘青青香满株”则是对柑橘未成熟时的描述,此时柑橘的香气已经浓郁,弥漫在整个果园之中。
最后两句“可是骚人怜楚树,只应仙种自蓬壶”,表达了诗人对柑橘的喜爱之情。诗人将柑橘比作楚国的树木,暗示了柑橘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同时,诗人也将柑橘比作来自蓬莱仙境的种子,表达了对柑橘神秘和高贵之处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柑橘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稀有事物的珍视之情。诗人通过对柑橘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