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刘和州戏赠》 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

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

意思:不像刘郎没有效仿,长抛春恨在天台。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酬刘和州戏赠》

全文赏析

钱塘山水与苏州台,两地揭开帷幕愧无才。 处理政事素来谦逊不争名,风度情韵旧时已有待将来。 双蛾解佩相送泪涟涟,五马鸣珂欢笑却回还。 不像刘晨无寻访景行,长抛春恨独在天台。 这首诗的主题是钱塘与苏州两地的山水之美,诗人通过对比两地的人文风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仕途的无奈。首句“钱唐山水接苏台”点明了诗题中的两地,即钱塘和苏州。诗人将两地的山水相连,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两地褰帷愧不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仕途的无奈。诗人愧疚于自己的无才,无法为家乡做出更多的贡献。 “政事素无争学得,风情旧有且将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风情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认为,家乡的政事素来和谐,风情万种,值得一再回味。同时,他也期待着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美好事物出现。 “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风情的具体感受。双蛾解佩,形象地描绘了家乡女性的美丽和温柔;啼相送,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之情。而五马鸣珂笑却回,则描绘了家乡人民的欢快和和谐。 最后两句“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认为自己不像刘郎那样有寻访景行的能力,只能将春恨长留在心中,独自面对天台的山水。这既是对仕途的无奈,也是对人生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钱塘与苏州两地山水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仕途的无奈。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钱唐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
政事素无争学得,风情旧有且将来。
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
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景行

    读音:jǐng xíng

    繁体字:景行

    意思:
     1.高尚的德行。
      ▶《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郑玄笺:“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一说,景行(háng),大路。见

  • 天台

    读音:tiān tāi

    繁体字:天檯

    英语:balcony

    意思:(参见天臺)
    山名。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杨珽《龙膏

  • 刘郎

    读音:liú láng

    繁体字:劉郎

    意思:(刘郎,刘郎)

     1.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妪曰:‘刘郎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2.指汉武帝·刘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