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性斋二首为湖陆提举作》 曾思两卷书,学问千古事。

曾思两卷书,学问千古事。

意思:曾想两卷书,学问千古事。

出自作者[宋]陆文圭的《性斋二首为湖陆提举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儒家思想的深度解读,强调了理性和道德的重要性。它主要涉及对孔门思想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学习和修养来达到道德的完善。 首段至“善与恶为二”这几句诗,主要是在阐述孔门思想的核心——性。作者认为,孔门并没有明确阐述性的问题,这可能暗示着孔门对于性的理解是深奥而难以言明的。同时,作者也指出,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失去对性的理解,这可能意味着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对道德和伦理的理解和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话,作者进一步阐述了理性和道德的关系。他认为理性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理性和道德的平衡,一个人就无法达到真正的智慧和道德完善。同时,他也强调了理性和道德的普遍性,无论智愚,都可以通过学习和修养来达到理性和道德的完善。 “立义以居敬,存诚以去伪”这两句诗,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居敬”,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存诚”,即坚守真诚和诚实,才能去除虚伪和不道德的行为。 最后,“曾思两卷书,学问千古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儒家经典的敬仰和对学问的重视。他认为,这两卷书不仅是两本重要的书籍,更是学问的源泉和智慧的宝库,是千古学问的基石。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思想和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它强调了理性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修养才能达到真正的智慧和道德完善。同时,它也表达了对儒家经典的敬仰和对学问的重视。这首诗不仅是对儒家思想的深度解读,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孔门性不闻,学者失其义。
上中下为三,善与恶为二。
邹洛异而同,韩扬同而异。
不指理不明,不兼气不备。
理无智无愚,气有驳有粹。
本体在涵养,工夫由克治。
立义以居敬,存诚以去伪。
曾思两卷书,学问千古事。
性外无馀天,斋中有乐地。

关键词解释

  • 千古

    读音:qiān gǔ

    繁体字:千古

    英语:eternal

    意思:
     1.久远的年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李白

  • 学问

    读音:xué wèn

    繁体字:學問

    短语:

    英语:learning

    意思:(学问,学问)

     1.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语出《易•干》:“君子学以聚之,问

  • 曾思

    读音:zēng sī

    繁体字:曾思

    意思:反覆思考。曾,通“增”。
      ▶《楚辞•九章•惜诵》:“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汉·张衡《东京赋》:“蒸蒸之心,感物曾思。”曾,一本作“增”。

  • 书学

    读音:shū xué

    繁体字:書學

    英语:calligraphy

    意思:(书学,书学)

     1.犹典籍。
      ▶《后汉书•邓骘传》:“耿氏教之以书学,遂以通博称。”
      ▶

  • 古事

    读音:gǔ shì

    繁体字:古事

    意思:
     1.文献;旧事。
      ▶《史记•太史公自序》:“百年之闲,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周书•宗懔传》:“懔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辄引古事,乡里唿为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