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花驴儿》 麻麦烂死秧苗无,百姓吞声苦饥苦,驴儿啖粟恬故故。

麻麦烂死秧苗无,百姓吞声苦饥苦,驴儿啖粟恬故故。

意思:麻麦烂死秧苗没有,百姓忍气吞声痛苦饥饿困苦,驴儿吃粮食安静所以所以。

出自作者[元]王冕的《花驴儿》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花驴儿在江南地区得到宠爱和崇拜的奇遇,同时通过描绘江南的灾难和百姓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诗人以花驴儿为引子,通过其“渡江踏遍江南土”的壮举,展现了其雄壮威武的形象。在江南无马的情况下,花驴儿得到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因其能解花门语而备受瞩目。而江南地区连续下雨,导致洪涝灾害严重,百姓生活困苦,与花驴儿的得意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描绘百姓的苦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随后,诗人描绘了江南子弟争相观赏花驴儿的情景,夸赞它的语言能力,但这也暴露了江南子弟的不懂事,对百姓的苦难漠不关心。而花驴儿因得到宠爱而横行霸道,无人敢欺负它。诗人通过对花驴儿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平生不信怪事,但见此怪事却感到呕吐,归来后十天不食饭,心中悲愤不已。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进一步强调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整首诗通过对花驴儿的描绘和社会现实的反映,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风气败坏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愤怒情绪。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花驴儿,渡江踏遍江南土。
正值江南无马时,驴儿得志雄威武,况是能解花门语。
江南淫雨二百日,洪涛巨浪掀天舞。
麻麦烂死秧苗无,百姓吞声苦饥苦,驴儿啖粟恬故故。
江南子弟不晓事,掷金驰逐争先睹。
夸渠省得人语言,纵使能言亦何补?
花驴儿,乃奇遇。
昨朝方上评事厅,今日又登丞相府,哮吼纵横谁敢侮?
老夫平生不信怪,见此怪事欲呕吐。
归来十日不食饭,扼腕攒眉泪如雨。
作者介绍 刘基简介
王冕是一位著名的古代文化人物,他天性聪明,精通天文地理,具有广泛的知识,是中国古代文化领域的杰出代表。以下是对王冕的评价:
才华横溢:王冕非常聪明,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被誉为“天才”。他不仅精通书画、音乐、卜算等多种艺术,还擅长文学创作,是唐代一位杰出的文化人。
游走人生:王冕虽然聪明才智过人,但他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选择了自由而闲适的生活方式。他一生游荡于各地,不求功名利禄,只寻求心灵的自由,体现出了一种独立、自由的精神追求。
文化成就:王冕在书画、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特别是在书画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在山水画方面影响甚大。

关键词解释

  • 吞声

    读音:tūn shēng

    繁体字:吞聲

    短语:抽泣 饮泣 泣 悲泣 啜泣 抽噎 哭泣 幽咽 呜咽 哽咽

    英语:to swallow one\'s cries

    意思:

  • 秧苗

    读音:yāng miáo

    繁体字:秧苗

    短语:

    英语:seedling

    意思:水稻的幼苗。

    近义词: 幼苗、苗子

    <

  • 故故

    读音:gù gù

    繁体字:故故

    意思:
     1.屡屡;常常。
      ▶唐·杜甫《月》诗之三:“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仇兆鰲注:“故故,犹云屡屡。”
      ▶元·李裕《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

  • 饥苦

    读音:jī kǔ

    繁体字:飢苦

    意思:(饥苦,饥苦)
    饥荒困苦。
      ▶清·姚燮《哀雁》诗:“海上之雁尔何来,上飞下飞相徘徊?自云朔方岁饥苦,欲托残生到南土。”

    解释:1.饥荒困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