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公退言怀》 两衙决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诏问谁。

两衙决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诏问谁。

意思:两个衙处理事务官差我,五天延英下诏问谁。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公退言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仕途多舛,郁郁不得志的写照。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吏胥的繁忙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的渴望,以及从古人那里寻找榜样的决心。 首句“吏胥围绕簿书堆,病眼昏昏素发垂。”描绘了作者生活的场景,吏胥们围绕着一堆堆的簿册,作者则因长期劳累而病眼昏花,白发垂垂。这不仅描绘出当时官场的忙碌和压力,也传达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已觉文章无用处”是作者对自己过去的仕途生涯的反思,他觉得自己的学问和文章已经无用武之地,这既是对自己过去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不归田里待何时”是作者对归隐的渴望,他不想再在官场中劳累下去,而是期待着何时能够回归田园生活。 “两衙决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诏问谁。”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官场中的地位和责任,他被官府事务所牵绊,无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赖有古人踪迹在,只应蘧宁是吾师。”最后两句是作者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能够找到古人的踪迹,并从他们那里寻找人生的榜样。他觉得蘧宁的生活方式是他的榜样,这表达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对归隐的渴望,以及对从古人那里寻找人生榜样的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读来令人感到作者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为他的决心和希望所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吏胥围绕簿书堆,病眼昏昏素发垂。
已觉文章无用处,不归田里待何时。
两衙决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诏问谁。
赖有古人踪迹在,只应蘧宁是吾师。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延英

    读音:yán yīng

    繁体字:延英

    意思:见“延英殿”。

    解释:1.见\"延英殿\"。

    造句:恰逢皇上到延英殿,急招四人。所恨今月三日,尚蒙召对延英

  • 官差

    读音:guān chāi

    繁体字:官差

    英语:public errand

    意思:
     1.在衙门当差的人。
      ▶唐·王建《射虎行》诗:“自去射虎得虎归,官差射虎得虎迟。”
     

  • 五日

    读音:wǔ rì

    繁体字:五日

    意思:
     1.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唐·冯贽《云仙杂记•灵运须》:“中宗时,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
      ▶宋·姜夔《诉衷情•端午宿合路》词:“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

  • 决事

    读音:jué shì

    繁体字:決事

    意思:(决事,决事)
    决断事情;处理公务。
      ▶《战国策•楚策一》:“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
      ▶《汉书•刑法志》:“﹝秦始皇﹞昼断狱,夜理书,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