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河阳县作诗二首 其二》 总总都邑人,扰扰俗化讹。

总总都邑人,扰扰俗化讹。

意思:总总都邑人,纷纷扰扰世俗化错误。

出自作者[魏晋]潘岳的《河阳县作诗二首 其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登城远望时,有感于自然和社会的种种景象,而抒发出来的感慨。 首联“日夕阴云起,登城望洪河”,交代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登城观望黄河时的情景。阴云密布,黄河水流涌,形成了一种苍茫的氛围。 颔联“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进一步描绘了黄河的惊涛骇浪,气势磅礴。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颈联“归雁映兰畤,游鱼动圆波。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描绘了作者在城墙上看到的另一幅景象:归雁在兰畤飞翔,游鱼在水中跳跃,鸣蝉在寒冷的季节中发出清脆的声音,秋菊在秋天盛开。这些景象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与前两句的苍茫氛围形成对比。 尾联“位同单父邑,愧无子贱歌。”作者在描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职责后,表达了自己对未能履行职责的愧疚之情。作者以单父县令自比,表示自己虽然担任着重要的职务,但是却无法像子贱一样得到人民的赞扬和爱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能履行职责的愧疚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日夕阴云起,登城望洪河。
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
归雁映兰畤,游鱼动圆波。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
大厦缅无觌,崇芒郁嵯峨。
总总都邑人,扰扰俗化讹。
依水类浮萍,寄松似悬萝。
朱博纠舒慢,楚风被琅邪。
曲蓬何以直,托身依业麻。
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
位同单父邑,愧无子贱歌。
岂敢陋微官,但恐忝所荷⑴。
作者介绍 潘岳简介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孙秀当政,遂夷三族。

潘岳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钟嵘《诗品》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王勃《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关键词解释

  • 扰扰

    读音:rǎo rǎo

    繁体字:擾擾

    英语:disorderly; confused; chaotic

    意思:(扰扰,扰扰)
    纷乱貌;烦乱貌。
      ▶《国语•晋语六》:“唯有诸侯,故扰扰焉。

  • 总总

    引用解释

    1.众多貌。《楚辞·九歌·大司命》:“纷总总兮九州。” 王逸 注:“总总,众貌。”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总总都邑人,扰扰俗化讹。”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好官好人》:“求而得者能几人,求而不得者总总也。” 明 唐顺之 《登屠翰林仍台作》诗之一:“一上高臺兴不孤,望中总总入虚无。”

    2.聚合貌。《楚辞·离骚》

  • 都邑

    读音:dū yì

    繁体字:都邑

    英语:town

    意思:
     1.城市。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