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日北固晚望二首》 泽国路岐当面苦,江城砧杵入心寒。

泽国路岐当面苦,江城砧杵入心寒。

意思:泽国路岔当面苦,江城捣衣石杵入心冷。

出自作者[唐]高蟾的《秋日北固晚望二首》

全文创作背景

《秋日北固晚望二首》是唐代诗人高蟾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高蟾生活在唐朝,这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但也是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的时代。诗人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秋日北固晚望二首》中,高蟾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北固山晚景。诗歌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诗人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涵。 总之,《秋日北固晚望二首》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社会环境、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其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密切相关,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含远思翛翛晚,日照高情的的秋。
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泽国路岐当面苦,江城砧杵入心寒。
不知白发谁医得,为问无情岁月看。
作者介绍
高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郡望渤海(今河北沧州一带)人。出身寒素,累举不第。僖宗乾符三年(876)登进士第,昭宗乾宁中官至御史中丞。与郑谷友善。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一、《唐才子传》卷九。孙光宪谓其“诗思虽清,务为奇险,意疏理寡”(《北梦琐言》卷七)。辛文房则谓其诗“气势雄伟,态度谐远,如狂风猛雨之来,物物竦动,深造理窟”(《唐才子传》卷九)。

关键词解释

  • 泽国

    读音:zé guó

    繁体字:澤國

    短语:沼泽地 沼 泽 沼泽

    英语:land that abounds in rivers and lakes

    意思:(泽国,泽国)

  • 砧杵

    读音:zhēn chǔ

    繁体字:砧杵

    英语:anvil and pestle

    意思:亦作“碪杵”。
     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南朝·宋·鲍令晖《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

  • 江城

    读音:jiāng chéng

    繁体字:江城

    意思:临江之城市、城郭。
      ▶唐·崔湜《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
      ▶元·黄庚《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明·王

  • 路岐

    读音:lù qí

    繁体字:路岐

    意思:亦作“路歧”。
     
     1.歧路;岔道。
      ▶《初学记》卷十六引晋·王廙《笙赋》:“发千里之长思,咏别鹤于路歧。”
      ▶唐·刘驾《相和歌辞•贾客词》:“金玉四散去

  • 当面

    读音:dāng miàn

    繁体字:噹麵

    短语:公然 明文 光天化日 当众 公开 明白 开诚布公 明

    英语:to sb.\'s face

    意思:(当面,当面)

  • 心寒

    读音:xīn hán

    繁体字:心寒

    短语:灰心 沮丧 气短 寒心 垂头丧气 槁木死灰 懊丧 凉 泄劲 丧气 泄气 心灰意懒 气馁

    英语:be very disappointed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