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群龙图》 得非物产有异种,或曰神变无常踪。

得非物产有异种,或曰神变无常踪。

意思:莫非物产有不同的种类,有人说神变无常踪迹。

出自作者[明]刘基的《题群龙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二十四条形态各异的龙,展现出龙的神秘与变幻莫测。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龙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感到既神秘又壮观。 诗人先以“世间万类皆可睹,茫昧独有鬼与龙”来引出龙的神秘性,表明龙是人们难以捉摸的存在。然后,诗人通过描绘二十四条形态各异的龙,展现出龙的变幻莫测和无穷无尽的形象。其中,有的龙在欲上水,有的龙在饮涧底,有的龙在云中顾视其子,有的龙相逢欲角抵争雌雄,有的龙擘石窥流潀,有的龙睡态龙钟,有的龙狞猛凶恶,攻击咬噬其他龙。这些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描绘,使人感到龙的形象既神秘又壮观。 在整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龙的形象和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诗人对龙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龙的描绘,表达出对自然界和神秘事物的崇敬和敬畏之心。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龙的生动描绘和赞美,展现了龙的神秘和变幻莫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神秘事物的崇敬和敬畏之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世间万类皆可睹,茫昧独有鬼与龙。
此图画龙二十四,状貌诡谲各不同。
得非物产有异种,或曰神变无常踪。
一龙揵尾欲上水,足爪犹在奫中。
一龙出穴饮涧底,头上飞瀑泻白虹。
前有一龙已在云,顾视厥子扬双瞳。
浪波鱼鳞沓谾豅,日车块圠天无风。
中庭两龙忽相逢,须眉葩髿如老翁,便欲角抵争雌雄。
西望积石接崆峒,白龙擘石窥流潀。
河伯远遁虚其宫,屈蟠睡者何龙钟,老物用亢时当终。
峡外六龙狞以凶,矜牙舞爪起战攻。
咬鳞嚼甲含剑锋,陷胸折尾波血红,之死弗悟
作者介绍 刘基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异种

    读音:yì zhǒng

    繁体字:異種

    英语:heterogeneity

    意思:(异种,异种)

     1.旧时指同一种族中的其他部落。
      ▶《后汉书•祭肜传》:“﹝鲜卑﹞遣使奉献,愿

  • 或曰

    读音:huò yuē

    繁体字:或曰

    英语:someone says

    详细释义:或说。文选?陆机?辩亡论:『或曰吴蜀唇齿之国,蜀灭则吴亡,理则然矣。』
    [似]或谓

  • 物产

    读音:wù chǎn

    繁体字:物產

    英语:products

    意思:(物产,物产)

     1.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晋·左思《吴都赋》:“江湖崄陂,物产殷充。”
     

  • 得非

    读音:de fēi

    繁体字:得非

    意思:犹得无,莫非是。
      ▶《魏书•郭祚传》:“祚曰:‘高山仰止。’高祖曰:‘得非景行之谓?’”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得非玄圃裂,无乃潇湘翻。”
      ▶清·洪昇《长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