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早秋山中作》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意思:难道满足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离职推迟。

出自作者[唐]王维的《早秋山中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生活状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诗人自谦无能,不敢在政治清明时期有所作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无奈。第二句“思向东溪守故篱”,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想要回到东溪,守住自己的故篱,这反映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两句,“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诗人用尚平、陶令自比,表达了自己对早婚早退和早日辞官归隐的愿望。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草间的蟋蟀声和山里的蝉声,让人感到秋天的急迫和悲凉。这种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描绘了诗人独自与白云为伴的寂寞生活场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生活状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诗人的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谿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作者介绍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关键词解释

  • 尚平

    读音:shàng píng

    繁体字:尚平

    意思:指东汉·尚长。
      ▶尚长字子平。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
      ▶唐·许浑《村舍》诗之一:“尚平多累自归难,一日身

  • 婚嫁

    读音:hūn jià

    繁体字:婚嫁

    英语:marriage

    意思:嫁娶。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学婚嫁,莫不为防焉。”
      ▶唐·杜荀鹤《题田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